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火锅添加剂揭了监管缺失的底

2010/12/28 13:02:18 来源:网友

  就火锅底料被指添加火锅红等食品添加剂的问题,新华社近日进行了追踪调查。个中暴露出来的,看来尚不止于食品安全问题,而还反映了食品添加剂管理与监督的混乱。

  各种报道表明,市面上确实存在增香剂、火锅红、辣椒精等火锅锅底添加物。这些添加剂不仅出现在南京,也出现在北京,其他地方恐怕也不会少见。既然这些火锅添加剂早已大行其道,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就不该是什么“不明添加物”。这些添加剂是否安全,能否这么使用,相关食品监督部门本该有所“表示”,而不能等问题曝光后仍迟迟不作出回应。

  火锅添加剂要么对人体有害,要么对人体无害,要么就是一般无害但过量或复合使用则有害。关于能否使用或如何使用火锅添加剂,相关部门本该有统一、可行的标准,不可缺乏必要的行业规范。问题是,正如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有关人士所称——“我国有关复合食品添加剂的通用标准还在制订过程中”,不管这是不是借口,这都表明了,相关部门对火锅添加剂的事前规范仍处于无序状态,从而让生产厂家和火锅店钻了政策的空子。

  记者调查发现,市场上的火锅添加剂产品大多印有“QS”标志,相关证件齐全。但是,情况又如一火锅企业质量控制部门负责人所说,这也只能证明这些产品“从理论上说是合格的”。这是因为,“标签上安全可靠的食用添加剂,也许在瓶子里就成了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的工业化学品”。换句话说,这些添加剂里的配料可能符合相关标准,但是难保复合使用时含量不超标,也不能保证产品在使用中不被过量添加。这又表明,对于这些火锅添加剂的生产过程与事后监管尚处于缺失状态。

  近些年,不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均与食品添加剂滥用及其监管缺失有关。例如苏丹红、瘦肉精、一滴香等等,有的根本就不能加入食品当中,有的虽法无明文却是对人体有害。三聚氰胺事件的爆发,更是彻底暴露了法律规范与监督管理的严重滞后。这种管理上的混乱乃至于造成了一个笑料——有企业居然因发明了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来提高蛋白质含量和稳定性而获奖。难道说,只有当某种添加剂毒死人,才足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这些火锅添加剂或者不至于毒死人,而仅仅是不良厂家和火锅店为降低成本而研制、使用的替代品。但要知道,《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五条明确规定:“食品添加剂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方可列入允许使用的范围。”这意味着,能否在火锅底料中添加这些除了降低成本但在食品加工环节上毫无必要、甚至可能有害的添加物,实在有必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北京市卫生监督所一工作人员透露:对于餐饮服务环节能否使用食品添加剂,如何有效控制用量和范围等问题,我国尚没有明确规定。言下之意,火锅能否添加食品添加剂,原来又是一个监管空白点。但这并不能成为免责理由,反而证明了相关部门监管责任的缺失。有些东西可以试错,可食品安全决不允许试错。食品安全领域不出事则已,一出事往往就是大事。时下正值寒冬,各地火锅店生意十分火爆。一旦这些添加剂存在问题,那无异于往火锅投入一枚定时炸弹。

  既然火锅添加剂揭开了监管缺失的老底,如今关键就要看,相关责任部门是怎么应对这个问题的了。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