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让价格飞”的茅台应该“去国酒化”

2011/1/4 15:58:47 来源:网友

  到了新年茅台还是不肯消停。元旦起,“国酒”茅台实施出厂价提价两成并限制终端售价。广州出厂价为619元的茅台标价1990元,达茅台厂家指导最高限价959元两倍。经销商称,因供货渠道复杂导致层层加价,厂家“限价”有价无市。(1月2日《广州日报》)

  一直感到很好笑,在茅台涨价的声音博弈中,相关各方都打着公众的旗帜。即使茅台方面也在表示,上调出厂价格,继续实行限价,对消费者没有多大影响。很多人觉得茅台的说辞可笑,其实可笑的是我们而不是茅台。如果这是自来水,那么水价调整众人伤;如果这是普通白酒,那么酒价调整部分人伤;可这是茅台,买它的,多数不是普通消费者。

  分析是想提醒,茅台有权涨价。而且茅台也不是国计民生性产品,它的涨价也不需要听证。公众完全不必在茅台身上浪费太多的感情,涨也好不涨也罢,目前的茅台价位早已不是普通消费者所能望其项背的。或许换一个角度看,涨价还是好事——茅台的流向背后是一张贪腐路线图,假设其涨到一万块钱一瓶,或能真的成为反腐的重点监控对象。

  面对今天疯狂的茅台,我们能够做也应该做的只有一点,那就是给茅台“去国酒化”。当一款产品被冠之以为“国”时,那是何等的荣耀?它起码应该具备两点特征,一是物质形态的优质,二是精神形态的自豪。拿茅台来说,质量或许仍优,但在精神层面由于它的高价,已经与公众产生了脱节;因为它与贪腐的无限接近,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贪腐品”的代名词。有统计称,茅台消费者50%以上是政府、机关、团体、法人等团购,正如坊间所形容的:“花钱的不喝,喝的不花钱”。试想,当茅台已与公众渐行渐远,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社会主流价值观,它是否还当得起“国酒”的名号?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