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评论:内销食品合格率是否也能99%

2012/1/6 9:41:01 来源:新浪网

 【2012中国人最关心的十大问题】内销食品合格率也能99%吗


  云无心(科学松鼠会成员)

  1票能,8票不能

  ◆叶青(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很难,国内标准低。

  ◆晋彬彬(河南郸城县一中高二):不会。咱向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朱冠琳(杭州法律工作者):会的。对内对外,我们都要做负责任的大国。

  ◆杨国利(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医生):有可能达到。因为,这不是“挟太山以超北海”的问题,而是个“为长者折枝”的问题。在中国,只要真想干,什么人间奇迹不能创造呢?

  ◆邓飞(免费午餐发起人):这个,只能在科幻小说里出现。

  ◆李胜强(济南军区驻信阳某部干部):如果相关部门采购的是这类内销食品,应该也能。

  ◆刘晓莹(西安法律工作者):不会。只有长期以不合格食品为食,才能使我们hold住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

  ◆司武国(合肥运管人员):打死我也不信。内销与出口两重标准由来已久。我们不能总是靠外力推动食品安全。不自爱者,人不爱之。

  ◆姚泰和(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干部):外国人的命,是命;中国人的命,就不是命?为获巨利,给外国人卖“合格”;为得黑钱,给国人卖“次品”,良心委实大大坏了!要我看,什么时候食品制造商有了人性、诚信,什么时候内销合格率才能99%。

  较权威答案:其实,内销食品合格率也有90%呢

  云无心(科学松鼠会成员)

  最近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白皮书》披露:中国出口欧美日食品合格率超过99%。在“我们还能吃什么”成为口头禅的社会,这样的数据自然会大大刺激公众的神经:难道安全的食品都出口了?2012年是否内销合格率也一样能达到99%?我认为恐怕没戏。

  其实出口食品的99%并不算出奇。能够出口食品的厂家,自然有些技术实力——食品生产本身也不是什么高技术行业,只要愿意,并不难解决安全问题。而出口产品,一般也能有相当的利润空间。对这些企业来说,“保住客户”就保住了利润,以降低食品安全来削减一些成本多赚点所冒的风险太大。出口产品的国内监管部门检测比例很高,而且进口国也会有抽检。

  因此,要实现高的“食品合格率”,需要三个条件:企业“有能力”生产合格食品;“有动力”生产合格食品;检测严格使得生产不合格食品所面临的风险太大。内销食品在这些方面并不乐观。

  与生产出口食品的企业不同,大量的内销食品是由小企业小作坊来完成的。这些小生产者是否“有能力”做到规范生产,并不乐观。而且,激烈的竞争与微薄的利润,使得“降低成本”成为生存的关键,而“不择手段”也就不足为奇了。小生产者也无所谓“企业形象”与“品牌价值”,能赚一笔是一笔,被抓住了就关门,改头换面从头再来。所以,他们生产合格产品的“动力”也没有那么强。

  至于监管,用句时髦的话说,“你以为抽查检测不需要钱的啊?”面对数目众多的小生产者,出口产品那样的检测频率几乎不可能实现。而且,大量的检测设备和人员集中在省市级,而在监管任务最为繁重的城乡接合部和农村,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数量众多、分布散乱,但食品药品安全基础设施却最为薄弱。许多县市快速检测车和仪器奇缺,食品安全检测形同虚设。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合格率”只是一个统计数字,它的高低跟消费者的直观感受并不见得相同。举个例子:一种原材料出厂时的合格率为100%,但消费者的感受与此并无关系。如果这种原材料被进一步用于最终产品中,那么消费者会认为所有的下游食品都是有问题的了。生奶之于奶制品、塑化剂之于饮料、“健美猪”之于猪肉,都是典型的例子。

  另外,统计是一门有相当“艺术含量”的学问。有句名言说,世界上有三种谎言:谎言,该死的谎言和统计数据。样本的抽取、指标的设定、原始数据的转换等等,都对最后的结果有影响。举个例子,抽检了两个厂家的同一种原材料,A合格而B不合格。如果A销量是90万公斤,B的销量10万公斤。计算结果的时候,如果按合格批次除以总批次,那么合格率是50%;如果用合格量除以总量,那么合格率就是90%。如果对合格率进行适当的定义,短时间内合格率有突飞猛进也是不足为奇的。其实读者可以查阅数据,会发现公布的内销食品合格率似乎也不低,有90%,但大家为什么就觉得内销食品不安全呢?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