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经营管理 > 创业宝典 > 创业经验 > 正文

小小狗肉馆 红火夫妻情

2004/12/6 0:00:00 来源:网友
在乾安县城北,有一家“光伟狗肉馆”。这家小馆开业几年来,越办越红火:从夫妻店到雇了4个工人,从5张桌增到11张桌,年营业额也翻了番,达到了每年30万元。这家小店的老板,就是乾安县让字镇淡字村的农民夏光伟。说起他的创业来,还真有点意思———年近40岁的夏光伟,在1991年以前一直在乡务农。1985年结婚后,一家三口种着不足2公顷的庄稼地,所有的家产也就是一对箱子、几双筷子、几个碗。不管怎样起早贪晚、精心侍弄,日子过得还是捉襟见肘。他认识到,只依靠这点土地,也就是混个温饱,想摆脱贫穷,必须走出去。正当此时,镇里一项“凡是外出务工人员不收承包地”的政策,给他吃了定心丸。1992年3月,他告别妻儿,投奔了在白城工作的姐夫。姐夫帮他找到一家饭店,学艺3个月后,多方借贷6800元办起了一个小吃部。为了减少开支,他把妻子接来做服务员。小店办得还不错,3年挣了3万元。手里有了本钱,胆子也大了起来。1996年初,他把小吃部兑了出去,办起了一个“自由神酒店”,从厨师、服务员到打杂的,一下子雇了6个人,自己做起了老板。结果由于雇人多,地址偏,办了不到一年,投入的2万多元全都赔了进去,酒店也关了门。

这一起一落,让他在姐夫家里闭门思过一个多月,终于悟出一个理儿:做任何事情必须量体裁衣,绝不能超出自身能力水平。有了这样的认识,1997年,他带着妻儿又回到了生养他的乾安。他转遍全城,考察了所有酒(饭)店的情况,反复论证后,和妻子决定投资7000余元,开一家狗肉馆,并把地点选在了一处交通便利、饭店较少、人员相对密集的地点。小店越办越大,效益越来越好,夏光伟又开始雇人了。这回他留了个心眼儿,不论是雇厨师还是服务人员,都必须是自己的同乡淡字村的:一是用着放心,二是为家乡人走出土地提供个机会。

责任编辑:Techoo-6
 推荐阅读

电脑版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1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