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经营管理 > 创业宝典 > 创业经验 > 正文

从小作坊到私企百强

2004/8/23 0:00:00 来源:阿里巴巴 
  在常州说起汽摩配,大家就会不约而同想到小河,因为它在全国也小有名气。据了解,在小河地区现有450余户做汽摩配生意的个体、私营业主,小河靠他们打响了品牌。

成就一个品牌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在同行排名居前的常州市明宇交通器材有限公司总经理姚小明的创业史印证了一个品牌培养的历史。

姚小明,高中毕业后跑过供销、做过工人。1992年邓小平南巡“东方风来满眼春”,把他和小河的一批青年人吹“下”了商海。28岁的他挂靠某学校,创办了“红帽子”企业——武进市小河车镜厂,做汽车倒车镜。

几万元启动资金,几套小模具,自家3间房成了小作坊,加上2万元流动资金,组合成一个商海“弄潮儿”。夫妻、父母一起夜以继日劳作,一个产品有时只赚几角钱,多的也不过1元左右,就这样全家人咬咬牙挺过了创业之初最难的那段日子。他风趣地说:“我们像不像最初创业的温州人,有几分钱赚就做。”

现在许多人还未创业,就考虑亏了怎么办,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当时姚小明就没有一点顾虑吗?他说:“反正赤脚没鞋穿,敢闯、敢拼,敢问路在何方?”凭着跑供销对市场的感悟,凭着从点滴做起的理念,凭着不怕吃苦的精神,依靠鼓舞人心的改革开放政策,姚小明觉得前途是光明的。

1996年是姚小明记忆中最难忘的一年。经过对市场信息的分析,发现车灯非常好销,他认为机会来了,决定扩大再生产。谁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由于对该项目的技术不能了如指掌,模具出现了问题,试制的产品过不了关,而此时需货方主机厂却急等着产品装配,如何是好?姚小明几天几夜睡不着觉,为了信守合同,保住这来之不易的供销渠道,他狠下决心,到上海高价买进同类产品,再低价卖给主机厂。同时找资料、找技术人员分析,没日没夜攻关,周期长达三个多月,他为此付出了20多万元损失的沉重代价。这次“历险”使姚小明开始关注技术创新、关注争创品牌。经过这次凤凰盘磐的经历,他的销售额由200万元一路攀升到上千万元,从小作坊嬗变成大企业。

姚小明回首走过的路:“有坦途,有坎坷,更有白手创业后的成就感。”他绝不是那种“小富即安”的人,创业之初就立下了争做“百强”的恒心。1999年,他征地18亩,盖了现在的厂房和办公楼,成立了常州市明宇交通器材有限公司,职工达到120人,生产的汽车后视镜和汽车灯具已系列化,年生产能力60万套,为国内10多家主机厂配套,维修配件用户更是遍布全国各地,并出口美国和东南亚地区。去年,销售额突破5千万,进入市私营企业百强。

“立足做大做强,在2-3年时间内争取产值上亿,在国内同行中进入前几位。”姚小明对企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责任编辑:Techoo-6
 推荐阅读

电脑版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1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