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经营管理 > 创业宝典 > 创业经验 > 正文

农家妹的小麻花70万也不卖

2005/6/10 0:00:00 来源:华夏创业网 
  2004年5月的一天,一个浙江商人第三次来到山东烟台,为了一个小小的麻花配方,他给配方的主人刘伟红开出了50万元的高价。

  刘伟红:“我就一下愣了,后来晚上我回去跟我老公说,今天有一个浙江的人他过来买我的配方,老公一开始没当话听,我说花50万元,我老公在那儿笑了。”

  潘洪成:“我认为这不是傻子吗?这不就是,我也不知怎么说,感觉这个人确实挺有意思。”

  刘伟红:“谁要买这个配方,谁是个傻子,他说这个配方能值这么多钱,他说你去卖个50万元你给我去看看去,他说你去卖吧,你要卖回来,我觉得这个是天大的笑话。”

  员工:“这是来诈骗来了,还是搞什么小阴谋手段,因为现在市场上的骗局很多啊,用各种方法去骗,公司刚成立,就接到这种人,挺吃惊的。”

  在常人看来,麻花谁不会做?只是一个小小的麻花配方,值得如此大动心思吗?

  申世刚:“太不可信了,不可能有这种事情,他说50万元,要是我想的话,那就真是拿出50万元很厚很厚的这么一沓钱啊,它不是一个小数目。”

  刘伟红:“如果说你开发不起来的话,可能一分钱都不值,如果你把它开发起来,可能是无价之宝。”

  就在刘伟红等人犹豫不决的时候,那个浙江商人提出加价购买麻花的配方。

  申世刚:“加到70多万元,我们就感觉到这个东西好像挺值钱的,我们就犹豫了。”


  刘伟红:“他越加价我越觉得我越不可能再卖了。”

  那个70万元没有卖的至今依然神秘的麻花配方,留在刘伟红手里,到底能够产生多大的价值呢?对刘伟红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今年29岁的刘伟红,是山东招远的一名农家女,初中毕业后就在招远县城里摆摊卖起了服装鞋帽,开裁缝店美容院,靠着辛苦赚了一些钱,因为丈夫在烟台做建筑建材生意,2001年她带着1岁多的女儿来到了烟台。

  刘伟红:“我也不知道这边的人情啊,做什么生意能赚钱啊,我就在这边停了一年,就考察考察,看着孩子呢,我就没事,上街去逛。”

  一个偶然的机会,刘伟红去吉林看一个做面食生意的亲戚,她发现亲戚的麻花销量很大,甚至经常排队,刘伟红动心了。

  刘伟红:“他说我卖了一辈子的面食,我就觉得我这个麻花了,这个口味呢,他们都来找这个麻花,口味非常非常的好。”

  随后,刘伟红利用亲戚的麻花做法,请专家将传统的麻花做成面包的口味,她认为只要老少喜欢,市场就可能会非常好,她请专家先后试制了20多个麻花品种。2004年3月,刘伟红开始紧张筹备麻花店,她和丈夫出现了感情危机,丈夫见过大世面,认为开麻花店既不体面也赚不到什么钱,而且女人的本分就是看好孩子照顾好家,而不是去乱闯。

  潘洪成:“因为过去一直是孩子块,不用我操心,基本上是她,就是我忙完回来以后,就亲近孩子一些,现在不行了,现在就是说,她几乎是一点,出去了半夜回来,什么也管不了,孩子也不找她,孩子一找她肯定烦,特别烦。”

  刘伟红:“他说你怎么能去开麻花店呢,你开麻花店干什么,摆地摊去吗,我说这个无所谓吧,我说,只要能加我赚钱,干什么我觉得都可以,我说,这个做生意,还分贵贱吗,


  2004年4月1日,在家人的强烈反对下,满腹辛酸的刘伟红,在烟台大学附近的莱山菜市场上,开出了她的第一家麻花店。

  刘伟红:“当时是从这个位置,我在窗口排出去,一直排到他们家,排到人家门口去了,当时就是因为这个排队啊,真是愁死了,因为人家根本就不让你排到他家,挡人家的生意吗

  炸鸡店老板 张丽娟:“开业的时候就是,赶早上一直排到晚上,晚上8点钟也还不散呢,就我们想吃麻花,那都得看着没有人等到晚上9点来钟,我们才能买上。”

  记者:“那怎么可能呢?”

  炸鸡店老板 张丽娟:“因为一开始开店特别火啊,到现在也是这么火,就是我们就是离这么近,我们都吃了300多元钱的麻花了,我们也是拿它为主食,挺愿意吃的。”

  烟台大学退休教师鞠秀:“我和我爱人讲,过几天就不行了,你像其他家似的,总是用那个油反复用,就有那股多次炸的哈喇味,等过些天吧,也还是还可以,旁边的邻居说,我都看见她家,她家每天早上炸完了,晚上把那个油到倒掉,我说那这蛮好的。”

  编者点评:

  刘伟红的成功有必然也有偶然。如果她不多思考而在乎眼前利益的话,也许当初就把秘方卖了,而获得了短期的利益,那样她也许就不会经营麻花了。同样,当她意识到麻花秘方的价值时,充分利用资源,想办法增加麻花的品种、口味。正是她的这一些努力,才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打入了市场。

责任编辑:Techoo-6
 推荐阅读

电脑版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1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