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经营管理 > 创业宝典 > 创业经验 > 正文

在俄罗斯创业的舒兰农民:俄罗斯商海闯出名堂

2004/12/9 0:00:00 来源:网友
  1995年,自舒兰白旗潘屯农民张有林跨越国门以来,至今已有160多白旗人先后被带进俄罗斯的克拉斯诺达尔。他们,已经成为白旗人出国创业的开辟者。

  首闯俄罗斯的白旗人

  1995年春节,张有林去舒兰市平安镇表弟(从俄罗斯回来)家串门,看表弟家住着宽敞的房子,古色古香的家具,29英寸的大彩电,他羡慕极了。表弟说,平安镇凡是去俄罗斯的人家都发了。今后,咱农民不能只靠土地了,该出去闯闯,出国是条出路呀!张有林听了,心一下活了。回来后,他把表弟的话全和老婆说了,老婆非常高兴,她知道表弟是个经商的好手,就跟丈夫说,要出国,我也和你一块儿去好了。两口子商量好了后,把家里的东西变卖了,让表弟帮着办出国护照。到了“五一”节签证下来了,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妥当,儿子送到父母家,两口子就跟着表弟去了俄罗斯。到了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由于一切都是表弟打理,张有林的买卖很顺,两年后,挣了5万元。他回来了,屯里的人都围了过来,他就把在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经商的事全和大伙说了,“出国和在家没啥区别,只要咱遵守人家的法律,有本钱,肯吃苦,再善于经营,咱就能致富”。看着他把饥荒还上了,不长时间,又盖上了新房,家里还买了高档家具,这下,全屯人都睁大了眼睛,“张有林出国可真挣着大钱了。”

  1997年春,张有林再次办好了出国签证。他带上爱人和弟弟张有祥夫妇,还有好友张长山。说起张长山出国的事,他母亲就赞不绝口,我儿子行呀!原来,张长山家很穷,结婚十几年,也没翻过身来,年年抬款,新债压旧债,到1997年,饥荒2万余元,压得两口子喘不过气来。可张长山办事准儿,讲义气,朋友从来都不小看他。张有林从国外回来后,就劝他出国。张长山想,家里3口人的地,每年挣的钱都还不够利息,要摆脱贫穷,也只有跟哥哥去闯了。

  出国是需要一大笔钱的。当时,就是托人办一个月的旅游护照也得7000余元,张长山从亲戚家借了5000元,亲友又帮他抬了1万元,这样,1997年“五一”节,他跟着张有林去了俄罗斯。刚到克拉斯诺达尔,由于语言不通,从来又没经过商,张长山的生意一度陷入困境。张有林多次接济他,后来,他再也不好和张有林开口了,就一个人在市场上转,他瞅瞅这个床铺,看看那个摊位,谁要是有急事,他马上就上前,由于不熟识,人家以为他有什么企图,跟他都躲得远远的,他只好走开了。张长山是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的人,这时,他已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常常饿得两眼直冒金星。走进车站,看见一个俄国人掉下个包裹,他就上前给拾起来,俄国人以为他是小偷,上前就抓他。他怕人家不明真相打他,就向前跑去。俄国人哇哇叫着,抓住他就一顿猛打,他嘴角流血,由于饥饿,一下昏倒在地上。

  一天,他再次昏倒在车站时,跟前的中国人走过来将他扶起,醒来后他还一个劲儿地说我不是小偷,我不是小偷……当中国人得知他是舒兰白旗人,家里有70多岁的父母、妻子和正在上学的儿子,自己出来挣钱是为了还债,这个中国人告诉他:“咱是邻近老乡,我是榆树黑林镇人。兄弟,你是条汉子,我帮你吧。”张长山再次爬了起来,从此,他的命运改变了。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张长山不但在商海中闯出了路子,还成了个地道的俄国通,他富起来了。未完待续(吉林日报)[编辑: 孙鹏]

  2

  李达江两口子是1999年被张有林接出国的。出国前他家有1万元饥荒,两口子出国时又欠了2万多元外债。到了俄罗斯后,张有林帮着给他爱人出了半个床位。经人介绍,他就到了克拉斯诺达尔货场当搬运工,就是卖苦力,用手推车从货场往商场推货。俄罗斯的手推车,底部四个轱辘就碗口那么大,又全是铁的,小轱辘大箱,加上几百斤的货物,从货场到商场好几百米的路,推起来就得玩命地跑,一会儿就汗流浃背,一天下来,衣服就像水洗的一样。李达江叹道,在国内,哪遭过这样的罪!为了省钱,有时他就吃两顿饭,饿得肚子咕咕直叫,就这样,每天,累得像死人,一倒在床上再也起不来了。2002年,女儿初中毕业,他就把女儿领了过去。现在,女儿不但俄语顶呱呱,摊床也看得好好的。李达江说:“我要全身心投入,把女儿打造成成功商人。”

  有知识才能挣大钱

  张有林和张长山出国经商,在俄罗斯创业的经历使他们深知:人没有能力不行,没有文化更不行。
  张有林小学文化,在家种地时,读读农业技术书,看看农药使用说明,他没感到缺少啥。出国后,天天和外国人打交道,不长时间,他就把俄语(口语)学会了,做起买卖来得心应手。可是有一次,他到莫斯科进货,由于他对市场行情掌握的比较准,看了货物后,他硬说这批货质量不过关,就给出了最低价格底线,弄得俄国人哇哇地大叫起来,最后,人家把产品说明书拿了出来,他一看,全是俄文,这下他傻眼了。这回他才深深体会到,干哪行,没有文化都不行!未完待续(吉林日报)[编辑: 孙鹏]

  3

  从那以后,他发下狠,有了钱,一定让儿子把书读好。2002年从俄罗斯回来,他把家搬到了市内,给孩子找了所最好的学校,还给父母雇了保姆,让父母一心一意照顾孩子。他叮嘱儿子,好好学习,考上名牌大学,将来到国外发展。屯里议论起来了,人家有钱了,把孩子都送到市内读书了。

  2002年,李达江从俄罗斯回来,又把侄子送到舒兰市一所学校。好兄弟,一个拉一个去俄罗斯的人,多数都是吉黑两省的农民。他们都很穷,几亩薄田,就能维持个温饱。在家乡,他们就有饥荒。为了出国,他们只能四处求借,高息借贷,出国时,他们都背了上万元的外债。到了国外,手上基本没有钱了。一时,他们根本放不开手脚,亲戚、朋友拉一把,他们才能起来,李达江说:“好在是中国人,好兄弟吭一声,大家就会帮助,毕竟都是从一块土地上走出来的”。

  两地的农民,多少辈子都爬在地垅沟里,在家乡,根本就没经过商,他们多数人只念过小学、初中,没多少文化。为了摆脱贫穷,他们才出国去闯。他们一边经商,一边学习,凭的就是勇敢和顽强拼搏。他们都能吃苦,短时间内就站起来了。浙江老板感叹道:东北人,个个都是硬汉子,他们比南方人强,只是起步晚了。

  舒兰白旗人,不甘落后,一个拉着一个,他们走出来了。2004年,又有40个农民进入俄罗斯、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沙特阿拉伯,他们开辟了一条农民出国经商的路子。

责任编辑:Techoo-6
 推荐阅读

电脑版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1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