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行业资料 > 产业经济 > 酒品行业 > 正文

鲁酒 割据是靠不住的(8)

2010/6/28 10:04:00 来源:网友

    利用鲁酒企业弱点

  《中国酒业报导》:除了渠道软肋,鲁酒企业在市场上还有哪些弱点是可以被外来品牌所利用的?

  曾祥文:首先,团购竞争力弱和终端竞争力弱就是两个极大的空当。但从长远上说,团购和其他销售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包括政府采购,还是要依靠你的“整体价值”获得长久份额。茅台、五粮液等正是在团购市场上开始挤掉了鲁酒品牌,从而吃下了山东高端市场。 

  《中国酒业报导》:说到终端竞争力弱的问题,在和几个企业老总交流的时候他们都不这么认为,在他们的优势市场上,他们这些年在终端技术上该做的都做了,在我看来,事实好像也是如此? 

  曾祥文:那些我认为是表象,在我看来,山东大部分白酒企业还在采用粗放的招商政策,基本上是总经销制,包括区域总经销、产品总经销。厂家只是把产品交给几个大经销商并收回货款,逢年过节给经销商搞搞活动,基本没有为渠道提供什么服务。渠道不加管理(谁给钱谁就提货),窜货、砸价成普遍现象;覆盖能力弱,几乎没有一个县能够依靠一个经销商做到全覆盖;市级市场就更难,更没办法厂商协作、决胜终端。现在,洋河、古井这些终端运作能力强的企业,已经趁机而入了。 

  《中国酒业报导》:您认为鲁酒企业保守,但当年鲁酒“辉煌”却展示了与鲁酒性格的相反一面,您怎么看? 

  曾祥文:研究当年的形势,你会发现鲁酒企业的另一个弱点,就是“重点子,轻规划;重策划,轻咨询;重创意,轻战略”,目前与策划公司合作的鲁酒企业有30多家,而肯投入资金与营销或战略咨询企业深度合作的企业却凤毛麟角,失去战略的策划是短期见效长期有害的“春药”。因此我们能够看到很多优秀的点子由山东企业创造出来,却没能最终收获应有的结果,就是这个原因。 

  《中国酒业报导》:这么说来您目前坚信鲁酒难于实现自我突破,山东白酒产业很难通过自救来实现最终的复兴,是这样吗? 

  曾祥文:这是我到目前为止的个人观点,鲁酒企业在本地市场赢得未来的天然优势依然存在,但对这种优势的长远利用必须要先正视自己的问题,消除自身的短板,用开放的经营思路、意识和手段才能实现,到现在为止我还看不到明确的表现。泰山生力源是个例外,我认为它在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结构等方方面面都极具现代企业特征了,但它的成长恰恰是“非鲁酒”式的。 
(秦柯、常芳、曾祥文)


责任编辑:Techoo-6
 推荐阅读

电脑版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1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