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经营管理 > 食品营销 > 营销知识 > 正文

贺岁档营销是一场更为激烈的营销大战

2012/3/22 15:37:00 来源:网友

  票房好不好,营销至关重要,这是电影圈的共识。“电影的营销制造了预先的口碑。”影评人周黎明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它至少可以忽悠到第一批观众入场。”依据前两周票房定成败的市场规律,这批观众的数量足以保障影片的基本票房收益。

  由此可见,电影票房之战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场电影营销战。尤其是在50多部影片同场厮杀的贺岁档,这场战斗势必异常惨烈。《赵氏孤儿》把文艺片包装出了古装大片范儿;《让子弹飞》(下称《子弹》)砸了5000万元做宣传发行;《大笑江湖》主打北方市场;《非诚勿扰2》将冯氏品牌发挥到了极致。四部大片在营销上各自大做文章,在票房上也收益颇丰——《大笑江湖》两周过亿;《赵氏孤儿》两周1.8亿元;《子弹》11天过4亿;《非诚勿扰2》一周达到2亿元。

  营销力度与影片票房成正比,这已经是一个公认的事实。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国内的电影营销手段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整合营销的概念,最多是学到了好莱坞的皮毛。其怪象之一即影片的宣传投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票房的走势,但后者有时候与口碑、质量无甚关联。

  “子弹”硬,“赵孤”柔

  10月,离《子弹》上映尚有两个月,京沪的地铁、公交站前的广告牌上已经树起了“姜文、葛优、周润发三影帝同场飙戏”的海报栏。翻开报刊、杂志,打开电视,《子弹》的广告铺天盖地、无所不在。

  “要想票房卖得好,这部电影必须要有一定的认知度。”《子弹》的制片人马珂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如是说。制定营销策略前,他算了一笔账,“《子弹》要收回成本,起码得有2000万人次买票观看,按照10%的折算率,就得有2亿人次的广告覆盖率。”

  像姜文的电影一样,《子弹》的营销也很硬气。今年年初,马珂就宣布了该片将于12月16日上映的消息,提早定下了“危机四伏”的贺岁档。而在长达6个月的宣传周期里,《子弹》的宣传方式涵盖了所有主流媒体,包括网络、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广而告之”。

  事实上,如此大规模的宣发规模,砸的都是真金白银。马珂承认,《子弹》的宣传费用高达5000万元,占到了影片1.5亿元投资的三分之一,开了国产电影先河。“没有4亿的票房,这个成本是收不回来的。”影片上映前,周黎明担心,《子弹》全覆盖式的宣传投入大得有些危险了。“在好莱坞,宣传占三分之一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在国内,一部1亿元制作费的片子,宣传费最多两三千万元”。

  “《子弹》有自己的弱势,姜文的大众普及度还不够。”马珂如此解释为什么要推高密度的广告投放策略。周黎明进一步举例:“姜文虽然口碑不错,但已经转型导演;周润发名气大,但未必有市场号召力;而葛优在贺岁档连番出战,已经不能算卖点了。《子弹》既非续集,故事没有基础,更没有说头,是最不好营销的。”因而,《子弹》的营销方式只能砸钱、铺面,换认知度。


责任编辑:Techoo-6
 推荐阅读

电脑版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1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