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经营管理 > 食品营销 > 营销案例 > 正文

企业“快模式”的危机(2)

2012/9/18 14:03:00 来源:网友

  高速发展让以上四家企业迅速在行业中确立领导地位。但是,快速也是一把双刃剑。这些快品牌在演绎着急速奔跑的辉煌之余,也难免会伴随着鲁莽或偏差,为自己的发展之路埋伏了层层危机。

  随着开发项目的增多,以及资金占用量的增加,万达暴风骤雨般的发展,招致危机上门:首先,建筑质量存在隐患。2011年万达在全国新增18个万达广场,其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的“三边政策”导致当年多个项目出现硬伤;其次,资金链紧张。每一个项目都需要占用数十亿资金,有媒体称万达因销售放缓导致资金链紧张,将裁员35%,降薪20%;再次,管理上问题重重,4.6万多名的员工如何进行管理,已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难题,万达管理层涉嫌舞弊、职务侵占等事件也时有发生。

  因快带来的建筑质量、资金链和内部管理三种危机,任何一种,都可能把急速奔跑的万达绊倒。

  再看万科。在以“快”为主导的行事作风推动下,万科迎来了高增长时代,一举冲破王石“不敢想象”的千亿大关。只是,随着业绩的节节攀高,近两年危机也频频开始“造访”万科。

  2011年,先是万科内部发生“内乱”,四位副总裁先后离职,再是位于河北香河的欢庆城项目陷入违规占地风波,后是当年11月深圳金色雅筑项目业主因楼裂、楼板漏水,发起维权活动。

  接下来的2012年更是多事之秋:1月17日万科重庆总经理刑鹏辞职;深圳金色雅筑业主维权维权活动愈演愈烈,甚至给深圳万科梅林总部送去花圈,并打出挽联“哀悼万科已逝的品质”;2月16日安信地板事件又使万科遭遇到历史到最大的危机。

  对于万科的发展战略,王石和郁亮最大的分歧就在于发展速度的快和慢上。如今,从王石把留学年限从3年延长至5年来看,他对万科的快发展已经妥协或默认。未来,万科在“高周转”发展道路上是否还会出现危机,或许从2010年王石“如果万科一意以利润为导向,那么后千亿时代可能面临颠覆式的危机”的警告中看出一点端倪。

  与万达、万科相比,京东商城因快衍生的危机一点也不少。2011年,京东商城迎来第一亿个订单,满负荷的运转也让它遭遇了“七年之痒”——各种投诉不断曝光,京东商城戴上“投诉专业户”的帽子:送货效率慢、物流服务差;商品质量以次充好,被诉欺诈双倍索赔;售后流程混乱,被指不符行业规则;涉嫌虚假宣传;用工不规范,被诉违反劳动法……

 京东商城野蛮快速成长的背后是乱象丛生,面临着风险性极大的信任危机。

  以上三家快品牌虽然体内危如累卵,至少表面看似仍然风光,与之相比,屡次经受危机的蒙牛,恐怕连面子上都过不去。在蒙牛在市场上大肆扩张时,后方的管理没有跟上步伐。没有把握好成长速度的度,留下了危机的隐患:“重市场、轻牧场”的快速扩张、对散奶资源的过度依赖、“堵漏”式的安全标准,使得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的爆发,让蒙牛快速陨落。根据《中国企业家》记录,2008年9月19日,蒙牛的日销量迅速坠入最低谷,某区域的日销售量只有平时的2%。此后,发展过快留在蒙牛体内的毒素,导致其危机如影随形:2009年特仑苏“OMP”事件、2011年小学生集体中毒事件、2011年“致癌事件”,还有最近的“冰淇淋代工厂丑闻”。一次次考验消费者的忍耐,蒙牛还能得到多少人的喜爱,恐怕没有一个理想的数字。


责任编辑:Techoo-6
 推荐阅读

电脑版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1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