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行业资料 > 产业经济 > 方便食品行业 > 正文

从渔禾岛紫菜的策划 看中国农产品的产业化

2013/1/22 14:07:00 来源:网友

沈志勇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这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201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将现代农业定位为未来四大产业发展主线之一。

由此可见,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已经成为国家级战略任务。而那些拥有农产品基地、拥有农业资源、拥有区域老字号、拥有出口食品加工基地、拥有规模化优势的农产品企业,将迎来真正产业化的春天。

这个农业产业化的机遇,就是指:每一个农产品的子类别,都有可能诞生该行业品类的第一品牌。也就是说,在我们一日三餐离不了但又熟视无睹的农产品市场,因为它的散装、手工化生产和未经过产业化经营,导致农产品市场严重缺乏现代化经营、缺乏品牌、缺乏包装,而正是这种缺乏,正是这种空白,农产品的产业化机会才成为现实。

“农产品无小市场”、“农产品无小行业”、“农产品无小品牌”,任何一个农产品乘以13亿,再乘以365天,再乘以每天三顿,它都变成了一个巨大无比的大市场。

30年来,中国食品行业最大的商机往往来自于那些从散装到工业化包装的传统食品行业:

从散装食用油到桶装食用油,诞生了金龙鱼——400亿元;

从散装酱油到包装酱油,诞生了海天——60亿元;

从散装瓜子到袋装瓜子,诞生了洽洽——20亿元;

从散装辣椒到包装辣椒酱,诞生了老干妈——20亿元;

从散装榨菜到袋装榨菜,诞生了乌江——6亿元……

但是,中国农产品市场的现状是什么呢?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生产工艺原始落后、品

牌的荒地、原始的产品、品牌集中度高度分散、产品质量鱼龙混杂真假不分、经营管理方式落

后、缺乏现代营销管理体系和营销团队……

在这样的市场现状之下,我们的农产品企业产业化之路步履维艰,但正因为其产业化经验

的一片空白,才给了这些企业以创新的空间,也给了象上海超限战营销咨询公司这样的智业机

构以创新的机会。

我们就从“渔禾岛紫菜”的营销咨询说起。

产业革命中出现的问题

在和企业多次沟通之后,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传统紫菜行业是一个机会与行业痼疾并存的行业。

所谓紫菜行业的机会,主要是指紫菜市场是一个被人们所忽略的机会市场:

◎ 在日本、韩国,紫菜被称为“神仙菜”、“长寿菜”;

◎ 日本人天天吃紫菜,年产100亿张,人均年消费80多张,年产值1000亿日元;

◎ 韩国年消费紫菜75亿张,人均年消费130多张;

◎ 而中国年产紫菜200亿张,为紫菜第一生产大国,但年人均消费紫菜不到1张,紫菜大量用于出口……

传统紫菜行业的痼疾,则是指传统紫菜行业仍然停留在原始手工加工状态,头上顶着“散装的、做汤的、廉价的”三座大山:

◎ 手工、圆饼:传统紫菜因为采用手工制作和自然晾晒方式,卫生状况堪忧;因为手工制作,所以只能盘成圆饼状,不能标准化,且易受潮变质;

◎ 散装、死菜:非密封包装,且加工过程中采用太阳晾晒、土锅炉烘烤,导致水分残留和营养烤死或流失,紫菜发红、斑点多;

◎ 统货、廉价货:紫菜象割韭菜一样,是分茬的,分为一水、二水、三水以至十几水,一水最好,二水次之......,但圆饼紫菜不分级,没有质量标准。

紫菜行业的众多问题的背后,其实暗藏诞生紫菜行业领袖企业的机会,就象金龙鱼在食用    油行业那样、象洽洽在瓜子行业那样……

正是因为看中了这样的市场机会,江苏瑞雪海洋科技公司经过多年的准备,打造出渔禾岛紫菜全产业链,第一次对传统紫菜行业进行了革命,研发生产出鲜活的、绿色的、营养全的好紫菜。

◎ 上游5.5万亩的世界最大规模的条斑紫菜养殖基地;

◎ 独家开发出具有专利的紫菜深加工生产线12条,第一次在紫菜行业建立了产品质量标准,打破了行业“手工、统货”的痼疾;

◎ 独创紫菜“高保鲜技术”,并采用全新真空包装,保证了紫菜的全营养不流失和安全、卫生、方便,打破了行业“散装、死菜”的痼疾;

◎ 在中国最优质的紫菜养殖区域——福建六鳌,建立紫菜原料一次加工基地,保证了原料紫菜的营养,打破了行业“死菜”的痼疾……

按理说,瑞雪海洋集团已经建立起从育苗、养殖基地、交易环节、深加工生产、渠道、终端的上中下游纵向一体化的紫菜全产业链,又依靠这条全产业链的创新打破了行业三大痼疾,市场开拓应该一马平川、销量节节飘红才是。

但是,现实情况是,渔禾岛紫菜半年来进入各大卖场,一番左冲右突之后,销量迟迟不见起色。问题出在哪里?上海超限战营销机构的初步结论是渔禾岛在营销中,存在四大问题:

问题一,品类定位不准确:渔禾岛紫菜的本质,是传统散装紫菜的的工业化,它应是传统坛紫菜的替代品。 传统散装坛紫菜的主要功能是煲汤,属膳用类,而渔禾岛前期定位于“膳用紫菜”,无法表述与坛紫菜的区别。没有区别就无法替代。

问题二,品牌诉求不准确:渔禾岛紫菜是替代传统坛紫菜的,其品牌诉求应表达出新品类与老品类的差异之处,而渔禾岛前期的品牌口号是“要健康,要鲜活”,并诉求“六大滋补+六大功效”,

在品牌诉求方向上不准确、不单一。

问题三,产品线不聚焦:渔禾岛紫菜产品线包含有膳用系列、拍档系列、羹汤系列、佐餐系列、酱菜系列、冻品系列、休闲系列,多而杂,品类主线不清晰。

问题四,渠道开拓模式存风险:渔禾岛前期的渠道模式是直营卖场。直营卖场的弊端在于,对渔禾岛的资金、物流特别是团队带来极大的压力,而渔禾岛前身是“基地+技术”的模式,营销团队是一大薄弱环节,直营卖场给公司带来难以承受之重;除了直营模式的弊端外,渔禾岛前期在开拓卖场时速度太快、饥不择食,如果后续团队维护跟不上,前期的费用投入(进场费、条码费等)将白白浪费。

在以上四个问题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分析到,渔禾岛紫菜前期的主要问题在于品类定位不准,作为一个对传统紫菜的替代品类,它主要的方向应该是要讲出渔禾岛紫菜和传统紫菜的差别在哪?它能够替代传统紫菜的理由是什么?

不过,真的如上述所愿,找到了替代的理由,就够了吗?后来的事实证明:还不够。

“渔禾岛紫菜”的市场核心问题:非必需品

通过超限战策划团队深入到企业的种植基地、生产工厂,再下到市场与销售人员和导购人员访谈之后,我们发现“渔禾岛紫菜”的根本问题不在品类替代理由,而在于紫菜行业的非必需品属性。

什么意思呢?

我们通过市场研究发现:中国传统紫菜行业的最大局限性在于,紫菜与其他蔬菜相比,是非必需品,消费者可买可不买,这就导致现有紫菜消费市场小。我们把“紫菜市场小”在市场上表现出来的特征归纳为“三低一高”。

“三低”,是指经常食用紫菜的消费者数量低、消费者对紫菜的食用频率低、消费者单次食用紫菜的量低。

“一高”,则是指“认为紫菜只适用于煲汤”的消费者比例特别高,这种“只能做汤”的用途认知,极大地减少了紫菜的食用频率和数量。

这“三高一低”的市场特征,其本质是市场需求没有被激发出来,一个必需品的市场,被传统紫菜企业做成了非必需品市场,导致了传统紫菜行业的容量始终受到需求的局限。

传统紫菜行业市场容量小的根本原因在于:

第一, 传统紫菜行业的手工生产、散装和圆饼的生产包装方式,直接导致消费者把紫菜仅仅作为“烧汤”之用。因为手工生产的紫菜是柔软的、不成片的,不能采用煎炒方式烹制,而只能煲成汤;因为传统紫菜在手工加工时只是简单地将呈海藻长丝状的紫菜条卷成圆饼,导致紫菜不能象蔬菜那样成片成块,无法用刀切,而只能用手扯,手扯的方式就直接导致只适合煲汤。大家知道,紫菜只能“煲汤”的话,所有人都会觉得不方便。

但是,真正经过机械化生


责任编辑:Techoo-6
 推荐阅读

电脑版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1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