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行业资料 > 产业经济 > 添加剂行业 > 正文

完善标准,食品添加剂产业期待良性发展

2013/4/7 16:19:00 来源:网友

      目前,浙江省食品添加剂行业出现的新增企业数量少、新产品品种少等问题。据浙江省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协会会长黄仙堂介绍,该协会于2012年对浙江省食品添加剂行业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浙江省食品添加剂行业新增企业较少,新产品较少、行业创新能力减弱,行业发展后劲不足。

  新兴产业面临诸多发展问题 

  我国食品添加剂是近十年来伴随着食品工业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而由于近几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相关配套法规缺失、安全知识科普不到位、媒体误导宣传以及监管体制不完善等,使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食品添加剂行业备受误解,遭到严重冲击。黄仙堂会长表示,导致这种不利局面的原因有多方面,如:法律法规缺失,标准不完善,基层行政部门胡乱执法,广大民众对食品添加剂存有较深的误解。

  我国食品添加剂行业面临众多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具体来说,我国食品添加剂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1.产品品种少,新产品开发程度低。2.行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3.企业生产工艺落后,缺乏科技创新。4.超范围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5.使用不符合标准的食品添加剂。6.违反食品添加剂的标识规定,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因为我国食添加剂产业发展历史短,行业管理法规和体制相对滞后。标准缺失、缺乏法规实施细则、生产许可过渡措施姗姗来迟、管理法规不合实际、国外产品趁虚而入、制定法规和执法混乱等,都是阻碍我国食品添加剂行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浙江省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协会黄仙堂会长呼吁,为了促进食品添加剂产业健康发展、真正保障食品安全,有关行政部门和机构应为这一产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为这个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一个科学的法制环境。

  产品标准不完善 过渡措施不及时 

  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下,标准对行业发展的作用十分重要,标准缺失对行业发展的影响也不言而喻。特别是我国有关部门规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卫生部认可的指定标准是申报食品添加剂产品生产许可证的前置条件,没有标准就意味着企业不能申领生产许可证,《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添加剂行业全面实行生产许可制度,没有生产许可证生产则属于违法行为。产品标准和生产许可证已成为食品添加剂行业管理中的死结,不但危及被无证生产企业的生存,更影响行业长足发展和基层执法部门对食品安全的管理。

  自实施2009年《食品安全法》以来,卫生许可证到期的企业不断增多,不少有资质的老企业“被无证生产”,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从企业反映的情况来看,没有标准、领不到生产许可证的食品添加剂产品往往是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新产品。且以标准为申领生产许可证的前置条件的规定,等于堵死了新产品开发的道路,对行业发展十分不利。长时间的过渡已使我国新兴的食品添加剂行业备受煎熬,业内人士迫切希望今后如再遇到这种“过渡”之类的问题时,有关部门能及时出台科学合理的过渡措施。

  管理法规不配套 执法队伍专业素质不够

  复配食品添加剂是食品添加剂行业发展的方向,是帮助众多中小型食品企业解决应用技术、防止滥用食品添加剂、保障食品安全的有效途径。西方发达国家的复配食品添加剂很发达,品种很丰富,食品也很安全,关键是管理法规很完善。我国复配食品添加剂要大力发展,先要完善管理法规。

  食品添加剂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执法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法规素质。不少部门在实施《食品安全法》前后才开始接触食品添加剂,从上到下缺乏一支有专业素质的执法队伍,特别是市县一级的相关执法部门,更缺少专业人才。在日益强调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的情况下,不少基层执法人员对照不合理的法规,对非企业责任引发的问题不深入了解原因,而刻意“从严”监管。有的基层执法部门甚至胡乱执法,随意处罚企业,导致食品添加剂企业人人自危。行业管理法规不顺,执法无据可依,必然导致基层执法的混乱。

  相关建议

  专家认为,随着食品工业的高速发展,我国食品添加剂正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政府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食品添加剂行业存在的问题,尽快完善行业管理体制和法规体系。为加快发展我国食品添加剂行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浙江省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协会黄仙堂会长特提出以下建议——

  1.在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设立协调食品添加剂管理的专门决策机构和专家委员会,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构建科学、合理、系统的食品添加剂行业管理框架,明晰各部门管理职能,从国家层面上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理顺行业管理体制。

  2.加快推进食品添加剂生产准入制度。要尽快解决产品标准、检测方法、复配产品相关细则等问题,为企业申领生产许可证铺平道路。对于食品添加剂新产品,应按国际惯例,实行“先生产后制标”的原则,通过规模生产,获得成熟数据后,再制订标准。

  3.尽快提高执法监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卫生、质监、工商、农业等执法部门应加强对执法人员自上而下的专业培训,建立一支与食品添加剂行业发展相适应的监管队伍。为整合监管资源,建议建立各部门长期合作的联合执法机制,防止交叉监管和监管缺位等问题的产生。同时,要完善制度、规范执法行为,严防监管中的不作为和乱作为问题发生。

  4.政府应增加投入,加大食品添加剂科普宣传力度。首先要建立对食品企业相关人员分类培训制度,引导食品企业科学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其次,对执法人员、媒体记者等人群加强相关知识的教育,并通过他们正确宣传食品添加剂。再其次,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加大对消费者的科普宣传力度,消除他们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增强食品安全防范意识。

  5.政府应加大对食品添加剂基础技术研发的扶持力度,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进行扶持。

  6.加大对食品添加剂标准制订的投入。制订国家标准是一种公共行为,不应由企业承担费用,而应由国家财政承担相关成本。

  7.建立食品安全风险快速评估机制。对每次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政府部门应及时组织专家,对食品安全事故进行科学评估后,客观地向社会公布,防止基层监管部门的过度反应和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产生误解。  


责任编辑:Techoo-6
 推荐阅读

电脑版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1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