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行业资料 > 产业经济 > 方便食品行业 > 正文

两部门:培育壮大方便食品功能食品等产业

2013/8/2 13:11:00 来源:网友

  二是规模效益目标。《规划》提出到2015年,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12.7万亿元,增长101.1%,年均增长15%左右;利税达到1.6万亿元,增长76.2%,年均增长12%。“十一五”时期,我国食品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31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208.1%,年均增长25.2%。展望“十二五”时期,我国食品工业发展仍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食品工业仍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但是,考虑到“十二五”食品工业发展的主线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行业发展由偏数量的增长向更加注重质的提升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转变,因此适当调低了“十二五”时期的预期发展速度。同时,由于“十二五”时期我国土地、劳动力、能源、原材料等资源要素价格仍将继续保持上涨趋势,农产品价格将稳步增长,食品工业企业的原料成本将不断提高,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因此,把“十二五”食品工业的利税年均增长预期目标确定为12%左右,比总产值增长目标低3个百分点。

  三是科技创新目标。食品科技和装备水平不仅是食品工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也是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十一五”时期,我国各行业技术装备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科技支撑能力逐步增强,对推动食品工业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食品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仍然相对薄弱,产学研用结合不紧密,不少行业的一些关键设备和成套设备长期依赖进口。为此,《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食品工业要在食品安全控制、新型节能环保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掌握和开发一批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食品加工核心技术和先进装备。到2015年,食品科技研发经费占食品工业产值的比例由2010年的0.4%提高到0.8%,关键设备自主化率由40%提高到50%以上,逐步改变我国食品关键装备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

  四是组织结构目标。我国食品工业企业大中型企业偏少,生产集中度低,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先进产能发展不足,组织结构不合理,制约了产业结构升级步伐。为此,《规划》提出要完善企业组织结构,培育形成一批辐射带动力强、发展前景好、具有竞争力优势的大型食品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重点行业的生产集中度。到2015年,销售收入百亿元以上的食品工业企业达到50家以上,形成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中型企业为支撑、小(微)型企业为基础的良性发展新格局。

  五是区域布局目标。食品工业布局向原料产区、重要物资节点和产业园区集中既是大势所趋,也是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鼓励和支持的方向。为此,《规划》提出,把东部地区的资金、技术优势和中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形成东中西部食品工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并鼓励和支持食品加工企业向产业园区集聚。到2015年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食品工业产值占全国比重提高到60%左右,在全国建成数百个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区域影响力的现代食品产业园区。

  六是资源利用和节能减排目标。资源利用和节能减排是衡量增长方式的综合性指标。我国由于耕地资源所限,农产品供给将长期处于紧平衡,提高资源利用率是食品工业的重要任务。同时,我国食品工业部分行业单位产品的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仍然较高,必须按照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结合行业特点,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强化污染物减排和治理。因此,《规划》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到2015年全行业副产品综合利用率由2010年的75%提高到80%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减少17%以上,能耗降低1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以上。

  五、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食品工业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加快转型升级,通过转变发展方式,促进食品工业结构整体优化提升,把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基础上,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实现由传统工业化道路向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转变。针对食品工业各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规划》提出了今后五年食品工业发展的七大主要任务,即:强化食品质量安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装备研制水平、加快企业技术进步、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大力推进两化融合等。这七个方面是保持我国食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

  (一)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着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是不可有丝毫放松的重大民生问题。因此,“十二五”期间,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始终是食品工业的首要任务。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采取综合性措施。其重点是提高重点行业准入门槛、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完善食品标准体系、加强检(监)测能力建设、健全食品召回及退市制度和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等。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十二五”期间,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将是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主线。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是完善企业组织结构、培育新兴食品产业、淘汰落后产能等。在完善企业组织结构方面,要引导和推动优势企业实施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支持骨干企业做强、中型企业做大、小型企业做精,规范小企业、小作坊经营。在培育新兴食品产业方面,要把握食品消费变化的趋势,加快推动传统主食品工业化,培育壮大方便食品、功能食品等产业。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要建立产业退出机制,严格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要求,重点在粮食加工、肉类屠宰加工、发酵、酿酒、乳制品等产能严重过剩领域,依法淘汰一批技术装备落后、资源能源消耗高、环保不达标的落后产能。

  (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依靠资源要素投入以及低成本比较优势支撑发展的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破解可持续发展中的诸多难题和制约因素。自主创新能力不仅是食品工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也是食品质量安全重要保障。其重点是完善自主创新机制、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与服务平台、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推进关键技术自主创新与产业化。在完善自主创新机制方面,要探索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用联合创新机制,建立以企业为应用主体、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为技术依托的创新战略联盟,促进科技与产业的有机衔接。在推进关键技术自主创新与产业化方面,要以中国传统食品工业化自主创新为重点,努力突破大宗食用农产品加工、特色传统食品等工业化、现代化重大关键技术。

  (四)提高装备研制水平

  装备水平是食品工业发展的基础。必须下大力气提升装备自主化率,提高食品工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重点是突破食品装备数字化设计与先进制造、智能控制与过程检测、节能减排、质量控制、监测与检测、安全卫生共性技术与标准等关键装备与配套技术,加快装备自主化进程。

  在通用装备方面,加大开发力度。选择一批具有良好技术与产业基础的企业,重点支持发展市场前景广阔、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的关键与成套设备,建成一批国产化、智能化、成套化装备生产基地,形成具有国家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在行业专用装备方面,重点发展粮食加工、油料加工、果蔬加工、乳制品加工、水产品加工、禽畜屠宰加工装备和饮料制造、食品包装及食品检测与控制等装备。在包装装备方面,重点开发高速无菌灌装设备、高速吹瓶设备等。

  (五)加快企业技术进步

  企业是食品工业发展的根本。加快企业技术进步的重点是鼓励和支持食品加工企业实现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生产结构,淘汰落后工艺和装备。推进节能减排的重点是加大力度在发酵、肉类屠宰加工、酿酒、水产品加工、制糖等行业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六)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规划》特别提出了发展食品工业产业集群的模式,一是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专、精、特”中小企业为配套支撑的集成融合;二是上下游企业产业链相互衔接,产业链前后贯通的集成融合。与此同时,为了发挥食品产业的集聚效应,必须加快配套检验检测、人才培训、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物流建设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建设,形成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七)大力推进两化融合

  两化融合是发展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手段。其重点是提升食品工业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推进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推进物联网技术的示范应用、完善食品生产企业的信息化服务体系等。


责任编辑:Techoo-6
 推荐阅读

电脑版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1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