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行业资料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正文

晚稻发生早衰的综合管理技术

2013/8/12 16:31:00 来源:网友

晚稻早衰一般在抽穗至成熟阶段,症状表现为叶色呈棕褐色,薄而弯曲,叶尖出现白色枯死,根系衰弱、发黑。发生早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水肥调控不当或某些病虫害的发生所致,对产量影响很大。具体防治方法如下: 

一、对于水肥调控不当引起早衰的田块,在抽穗、扬花、灌浆期应保持浅水层。土壤粘重、通气性差的田块宜采用间际灌溉的方式:即灌一次浅水,待2~3天自然落干后再灌一次,这样可很好地解决水气矛盾,有利于水稻的正常生长。对于已脱肥田块应及时补施肥料,可采用1%~2%的磷酸二氢钾和2%的尿素混合液进行根外追肥2~3次,亩用肥液25~30公斤,间隔3~5天喷一次,可收到良好效果。

二、防治病虫害:晚稻发生病虫害的种类比较多,在后期,单一使用某种杀虫或杀菌剂是很难达到综合防治的效果,对于防治晚稻后期早衰十分不利。通过实践证明,若能在晚稻后期施用粉锈宁,不仅能完全控制一系列病害(如纹枯病、叶尖枯病、胡麻斑病、稻曲病、叶鞘腐败病等)的发生,而且还具有保护叶绿素、防止早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的特殊功效,其综合防效十分显著。具体施用方法:按每亩用20%粉锈宁乳油50克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40克,对水50~60公斤于晚稻破口期、齐穗期各喷施一次即可。另外,粉锈宁还具有和多种农药混用的优点,如发现和病害同步发生的害虫,可选用对口的杀虫剂混合喷施。


责任编辑:Techoo-6
 推荐阅读

电脑版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1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