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行业资料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正文

番茄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

2013/8/27 14:41:00 来源:网友

番茄栽培广泛,但由于病虫危害,如何加强栽培管理,防治病毒病,减轻危害率,是当前竭待解决的问题。

一、番茄早疫病

1症状:叶片初生水渍状褐色小斑点,后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黑褐色,中央灰褐色,有同心轮纹,果实受害,多在果蒂附近开始,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暗褐色病斑,病斑凹陷,有同心纹,生有黑色霉层,病果易开裂,提早变红。

2发病条件:高温高湿有利发病,气温15℃、空气相对湿度80%以上开始发病,气温在20~25℃、连续阴雨时病势加重。

3防治方法

3.1选用抗病品种:如毛粉802,齐研矮粉、美国大红等,并进行种子消毒。

3.2加强田间管理:一是与非茄科作物轮作。二是增施基肥,尤其是磷钾肥。三是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降湿,及时打枝、打权和摘除老、病叶,清除病果及病残株。四是浇水宜在晴天上午进行,避免叶面结露,防止空气湿度过大。

3.3药剂防治:苗期开始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每隔7~10天喷药1次。

二、番茄晚疫病

1症状:病斑初为暗绿色水渍状病斑,渐为暗褐色、黑褐色,潮湿时,病部边缘着生白色霉层。果实受害,多在青果时果面形成油渍状暗绿色至棕褐色病斑,病部呈不规则云纹状扩展。病果质地硬,潮湿时病斑长有少量白霉。

2发病条件:低温高湿有利于病害发生。在前茬是茄科作物,低洼地,排水不良,浇水过多,氮肥过多,植株徒长,发病严重。

3防治方法

3.1选用抗病品种:如中蔬4号、强丰、佳粉10号等。

3.2加强田间管理:一是与非茄科作物轮作;二是选择地势高、排水方便的地块种植番茄;三是合理密植,控制浇水,降低湿度,及时打枝打权搭架,以改善作物群体通风透光条件,

3.3药剂防治: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0倍液或58%瑞毒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上述药物应尽可能交替使用。

三、番茄病毒病

1症状:花叶、蕨叶和条斑三种症状

2发病条件:首先高温干旱利于病毒病的发生;其次分苗、定植、整枝、打杈、摘心、绑蔓等操作不当日光温室番茄冬春茬栽培技术,均能导致病毒传染;另外,氮肥施用过多、植株组织生长柔嫩、土壤瘠薄、板结粘重、排水不良均会加重病害。

3防治方法:

3.1选用抗病品种

3.2种子消毒:播前用清水浸种3~4小时,再放人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40~50分钟,捞出后清水冲洗干净再催芽播种;也可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分钟。

3.3实行轮作:实行两年以上轮作,并结合深翻使带毒植株残体腐烂。

3.4早期防蚜:高温干旱年份要及时喷药治蚜,可采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000~3500倍液喷雾防治。

四、番茄叶霉病

1症状:叶片发病先从叶面出现淡黄色褪绿斑,叶背面着生灰白色斑点,其褪绿部分变成圆形或不规则形淡黄色病斑,并逐渐呈黄褐色或褐色。叶背面病斑上生成霉层,发病严重时病斑连片,叶片干枯卷曲。果实发病常在果蒂部发生近圆形硬化凹陷的黑色硬质病斑。

2发病条件:高湿是发病的重要条件。病菌在4~32℃均可发病,而以20~23~12最适宜。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适宜病害流行。

3防治方法:

3.1选用抗病品种:如佳粉15等。

3.2加强田间管理:涝时注意排水,降低湿度。

3.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喷施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及1:1:200~250倍波尔多液等。每隔5~7天喷1次,连续3~4次。

五、番茄溃疡病

1症状:发病初期,下部叶片向上纵卷并凋萎下垂,普通番茄品种怎样防TY病毒病然后叶片边缘及叶脉间变黄以至全叶变褐枯死,但不脱落。茎部受害即出现狭长条斑,髓部变褐色,严重时维管束腐烂,引起植株死亡。果实受害,常在潮湿时出现雀眼状白色圆形斑点,后变褐色,中央粗糙突起,周围有白色晕圈

2发病条件:适宜生长温度为25~29t,致死温度为53℃。天气温暖潮湿。叶面结露时间长有利于病害发生。病菌从伤口侵入植株后,通过整枝、打杈或损伤的根系等途径传播蔓延。并可由种子远距离传播。

3防治方法:

3.1选用无病种子,播前进行种子消毒,采用1.05%次氯酸钠溶液浸泡种子20~40分钟,催芽前须用清水将药剂冲洗干净,或用55℃温水浸种10分钟。

3.2合理轮作: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

3.3加强检疫:在种子、种苗和果实调运时,要严格检疫,防止病菌扩散。

3.4药剂防治:发现病株可喷施0.025%的链霉素溶液、或0.02%的新植霉素溶液隔6~7天喷1次,连续喷4~5次。

同时对番茄灰霉病、斑枯病、枯萎病、青枯病、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引起高度重视,发病初期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减轻病害的发生,保证番茄的丰产丰收。


责任编辑:Techoo-6
 推荐阅读

电脑版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1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