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行业资料 > 产业经济 > 农产品行业 > 正文

主要农产品内外价差悬殊 托市收储越来越难

2013/9/3 15:39:00 来源:网友

       三季度已经过半,高频数据监测的通胀形势仍然温和,主要体现在农产品价格存在一定上行压力。

  商务部8月2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周(8月19日-25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食用农产品价格小幅上涨,生产资料价格小幅回落。

  粮食零售价格稳中略涨,其中小包装面粉价格比前一周上涨0.2%,小包装大米价格与前一周持平。

  当前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已普遍高于国际市场

  据报道,一个时期以来,保护价托市收储政策较好地保护了农民利益,也防止了国内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受机械化水平、人力成本、托市收储、供求关系等诸多因素影响,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已普遍高于国际市场。在外部市场价显著低于国内的新形势下,托市收储频遇尴尬。

  先看大米。8月20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9月交货糙米报收1550.50美分/英担,折合人民币1.87元/公斤。当天,郑州商品交易所籼稻9月合约价格为2501元/吨,以籼稻出米率75%计,不考虑加工成本,则大米单价约3.335元/公斤。国内大米价格比国际市场高出78%。

  再看玉米。内蒙古、辽宁几地今年生产的玉米(国标三等)临时收储价格大致在2240元/吨。8月20日,大连商品交易所9月合约报收2386元/吨,芝加哥期价则不足人民币1200元/吨,国内价约为国际价的两倍。即使加上运费和其他各项税费,进口玉米也比国内便宜。“国内玉米价格偏高,缺乏市场竞争力。”郑州粮食批发市场高级分析师陈艳军说。

  大豆、油菜籽、棉花、糖情况大致类似。大豆每吨国内现货价4500元,进口到岸价4200元。进口加拿大油菜籽到岸价每吨4300元,国内现货5100元。国家棉花临时收储价每吨为20400元,但进口到岸价才17000元/吨。外盘原糖每吨进口到岸价低于4000元,而我国主产区柳州、南宁中间商报价约为5400元/吨。

  畜产品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就以猪肉为例,8月26日,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瘦肉猪每磅报价86.03美分,每吨才合人民币12000元;当天,北京新发地市场生猪批发价为每吨16000元,国内其他地方价格多在15000元至18000元之间。

  内外差价导致进口激增

  据记者了解,进口大米的低价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对国产粮食而言的,由于受到托市收储政策和最低价收购政策的双重影响,国内粮食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刺激了国外粮食的流入。导致粮食进口激增的原因,业内人士表示,自2004年开始实行的托市收储政策对促使国内粮价抬升、刺激进口有直接关系。

  据此前中国经营报的报道称,“从越南进口的大米到广东港的价格是1.5元左右一斤,江西的米价是1.7元一斤。”江西家和米业总经理黄和平表示,如果收购的国内稻谷加工,应该卖到2.1元才有赚头,而进口大米直接拉低了国内市场的米价,“加工企业都在亏本经营。”

  黄和平表示,进口米虽然口感不如国内的好,但一些粮食企业通常将进口米和国产米搀兑到一起售卖,“一袋比纯国产米的利润要多几十元。”

  海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全年进口大米数量突破了231万吨,同比增加347.7%。中华粮网分析师张露表示,若要加上云南、广西边境地区流入的数量,进口量估计已经超过300万吨。“企业的掺兑比例大致有1∶10、1∶5和3∶10,进口米的低价效应也相应地放大3~10倍,影响到市场上700万~2000万吨的籼米价格。”张露介绍,5月22日,湖南本地普通中晚籼米批发价在3800元/吨,掺兑比例10%的中晚籼米批发价在3700元/吨。

  小麦的状况也类似。“5月31日交割的7月到港的进口小麦到港价格比国产普通小麦要便宜126元(每吨)。”中华粮网分析师焦善伟介绍,小麦的进口量大增原因一是进口小麦价格便宜,二是品质整齐标准。海关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的小麦进口增长了195%。

  据了解,一些面粉加工厂为了满足某些面食的特定需求,比如做面包,会进行配麦,也就是把不同种类、品质的小麦掺在一起加工,以改善面粉的特性。

  国内托市收储频遇尴尬

  以油菜籽为例,我国从2008年起,实施临时收储政策,最近5年,最低保护价从1.85元,逐年提高为1.95元、2.3元、2.5元、2.55元。最低保护价逐年提高,油菜籽种植面积下滑趋势得以扭转,销售压力却越来越大。由于内外价差较大,油菜籽进口连年快速增长。

  据农业部市场司统计,2012年我国进口油菜籽293万吨,同比增长132%;今年1月至6月,油菜籽进口177.3万吨,同比增长14.9%。“政策价和市场价差距太大,目前市场上流通的菜籽油,几乎都是进口的。”陈艳军说。按国家《粮油仓储管理办法》规定,食用植物油从收获起只可存放2年,2011年收储的菜籽油今年应全部拍卖出库。

  根据托市收储价测算,起拍价每吨应不低于一万元才可保本,然而受国际市场价格影响,国内市价才八九千元。因此,今年国家临储菜籽油拍卖,应者寥寥,前后两次累计5192吨的拍出量,只相当于一年收储量的千分之一。

  收价高,卖价低,也是水稻收储、加工销售中面临的难题。“国家确定今年每斤最低收购价1.32元,市场销售价才1.02元,不算其他成本,仅进出价格差,每斤就要亏损近3角钱。最近几个月,我们派出多人,分头走遍了江苏、浙江、安徽等地,拜访那些从前主动上门的老客户,但是效果很不理想。”中储粮湖北黄冈直属库主任王丰富说。

  米商为何积极性不高呢?“以前我每年要从黄冈库买上万吨,今年没买。从1月份起,米价一直在往下跌,一加工就赔。”安徽省寿县隐贤镇米商鲁培贤说。鲁培贤往年每天加工稻米200吨,现在一个星期才加工200吨。无论是粮商还是国家储备粮库主管,都认为问题出在进口稻米价格过低。按国家最低收购价稻谷每斤1.32元计,加工成大米的出厂价就得1.8元,但目前正规渠道进口的越南稻米,市场售价每斤才1.56元。

  油菜籽、水稻面临的问题,也在困扰其他农产品。为防止进口农产品过度冲击国内市场,国家根据《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管理暂行办法》,实行进口配额制度。2013年粮食、棉花进口关税配额量为:小麦963.6万吨,玉米720万吨,大米532万吨,棉花89.4万吨。

  三项主粮进口总配额2215.6万吨,只相当于我国去年粮食总产58957万吨的3.76%。虽然进口占比不算高,但对市场影响力却不低。“上半年正规渠道进口东南亚大米100万吨。米商在所加工的国产稻米中,要掺入约10%至20%的廉价进口米,以降低售价。100万吨廉价进口米,投放到国内市场上,可‘变身’上千万吨。”南方一位稻米经销商对记者说。

  相较于我国700多万吨的棉花年产量,89.4万吨的进口配额所占比例并不算低。据业内人士透露,棉花到岸价比国家保护价低四五千元,由于配额外棉花进口最高需支付40%的关税,而棉纱进口不受限制,不少企业就大量进口棉纱。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估算,今年棉纱进口量将超过200万吨,相当于国内一年棉花消耗量的四分之一。进口火爆折射了国家临储棉的销售难,有关数据显示,本年度我国有650万吨棉花进入临储,占年度总产量的85%。

  在内外价差悬殊的形势下 托市收储将越来越难

  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从表面上看,是因为托市保护价本来就比外盘高,而且逐年缓步提升;从本质上看,却是因为国内农业生产效率过低、成本过高。国家为保障农产品供给,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不得已才高价托市。

  客观地讲,最近几年,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显著进步。据农业部估算,截至2012年末,全国水稻机械种植、玉米机收水平分别超过30%、40%,农业部计划今年将水稻机械化种植、玉米机收水平分别提高3个和5个百分点;另外,油菜、甘蔗等大宗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取得突破,林果业、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协调推进。

  我国农业机械化虽长足进步,但和发达国家比,仍有差距。早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粮食生产从耕翻到收获,就已实现全程机械化。到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棉花、甜菜等经济作物也完成了机械化。近年来,美国大力倡导精准农业,在播种机、喷雾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上,安装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可全程监控,自动化作业。畜牧养殖方面,美国、丹麦、德国等发达国家已实现大规模工厂化养殖。借助规模化、机械化、精准化,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率极高,从而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

  农产品价格内外倒挂,托市收储频遭销售难,保护价如何能既保护农民利益,又能保护农业产业链的发展?我国农业加快转型升级,以降低生产成本,可谓刻不容缓。

  收储政策被指抬高价格

  国内外明显的价差,让很多人将矛头指向国家的收购政策。

  “现在的托市收储政策是2004年开始实行的,是为了调整市场、保护农民利益的临时政策,当时是为了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但是随着实施的时间越来越长,也需要相应地做一些改变。这个政策需要完善。”焦善伟称,泰国也实行收储政策,结果导致国内米价高抬,出口也很难。

  而这个本来旨在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的政策,并没有使农民的收入得到明显提高。并且,这种补贴是按承包地“账面”补贴,一些实际租种流转耕地的农民拿不到补贴。因为种地收入低,离开田地的农民,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越来越多,使得“谁来种田”成为中国农业发展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一直呼吁改变补贴方式,他称,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已经到了调整的重要关口。“在粮食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和政府托市调控政策支撑下,国内粮食价格持续保持高位运行,若今后国内粮价涨得过高,将使国内粮食市场面临巨大的进口压力。粮价政策性上升空间受加入WTO承诺的约束。测算表明,目前我国粮油产品的价格支持,除水稻、小麦


责任编辑:Techoo-6
 推荐阅读

电脑版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1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