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行业资料 > 产业经济 > 调味品行业 > 正文

调味品不再孤注一掷押宝餐饮 高端餐饮遇冷销量受挫

2013/11/19 15:24:00 来源:网友

 由于今年高端餐饮降温,一些调味品企业前三季度净利下降,尽管现在的渠道还是以餐饮为主,但很多品牌调味品企业已经意向转型,不再孤注一掷押宝高端餐饮,转向餐饮+零售+食品加工三驾马车并行去冲刺增长目标。

高端餐饮遇冷

改变调味品渠道格局

虽然北京商报记者手中掌握的只有2012年的调味品销售数据,中国调味品协会给出的官方回应是他们的统计是年度数据,只能到明年才可以出台准确的2013年调味品销售数据。但是,北京商报记者还是从相关方面了解到,由于高端餐饮的连续疲软,以及北京餐饮市场同比出现负增长,致使受餐饮直接影响的调味品市场的销售也相应地出现下滑。

一家年产量和销售都排名前三的知名调味品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我们调味品和餐饮企业是连带关系,餐饮不好,我们的情况肯定受影响。”他还强调说:“从去年年底开始,高端餐饮受到抑制‘三公消费’的影响,我们的一些高价位调味品也随之出现销售下降的局面。因此,我们今年不得不随着餐饮的转型而转型,调整产品的包装和销售渠道的分配。比如,我们把一些供应给餐饮企业的包装改为简装的外包装,或者在容量上尽量为餐饮企业量身定制,也就是说,我们为餐饮企业提供的服务更细致了。”

主营醋业的江苏恒顺集团董事长、中国调味品协会理事会会长尹名年表示,餐饮市场下滑,首当其冲的是高端酱油和食醋。

中国调味品协会常务副会长卫祥云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自2012年底以来,中央陆续出台“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狠刹“舌尖上的浪费”,政策的持续发酵使得公款在餐桌上的浪费骤减,各类餐饮行业消费不同程度呈现下降趋势,调味品市场也不同程度受到影响,调味品生产商普遍反映业务达成方面碰到困难。对此,作为行业意见领袖,卫祥云建议企业从长远发展角度考虑和看待目前的困境,要坚持做好产品质量、不打价格战、诚信经营,还要从与经销商共赢等方面入手,确保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稳步发展。“这也是调味品企业的生存之道”,卫祥云说。

“四三三”结构

让三驾马车全启动

北京商报记者从中国调味品协会11月14日召开的“2013全国食品企业上市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了解到,目前调味品市场总体增速相对放缓,销售渠道也开始从餐饮向餐饮+零售+食品加工三个目标渠道进军。

据中国调味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白燕介绍,经过各生产企业的积极转型,目前我国调味品销售市场的分配比重是,餐企采购、家庭选购和食品加工采购的比例为4∶3∶3。而北京商报记者也了解到,为促进该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今年上半年,中国调味品协会曾明确提出在这种行业的困境中,调味品企业坚决不能打价格战。

卫祥云认为,低价格会毁掉整个调味品企业。高档餐饮业消费下降是事实,但不等于调味品就要去卖低价格,或者是通过低价来倾销、来竞争。“这是非常短期的行为,不可取。”他表示,这里有一个新品开发和长期销售的矛盾。“我们每天都在讲产品创新,开发新产品,但是调查结果显示,推出的新品呼声很高,但是成功的概率不到20%-30%。很多产品开发出来了,但是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也就是说,有产品但没有量。要知道,调味品的消费是有惯性的,烹饪大师用酱油也是有讲究的,一条老鼠斑500元一斤,酱油最贵才二三十元一瓶,他们不可能为了省一点点钱而用二三元的酱油,毁了整条老鼠斑。因此,目前调味品市场的经销需要深耕细作。在高端餐饮受损情况下,重视大众餐饮市场的消费格局、重视家庭消费和半成品加工环节的需求去销售,调味品的三大销售渠道齐头并进,不能再厚此薄彼。总体来讲,我觉得,全年的调味品市场不会下降太多。”

“哪类调味品占行业总产量比重越大,就表明其需求量越大。餐饮业需求量下降,而部分调味品在产量方面未得到及时调整,故而损失越大。”尹名年介绍,目前企业将天平指针从餐饮业拨向零售业,借助上市之后产生的“国宴用醋”这一名誉,研发醋饮料以迎合一般消费者,同时也将调味品醋向商超倾斜。

北京调味品企业

难进领军阵营

北京商报记者发现,无论是在调味品生产还是销售方面,北京的调味品企业难以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南方企业抗争。

据大董负责人透露,现在该公司旗下各店使用的调味品绝大部分是李锦记和联合利华饮食策划公司的产品。首旅集团负责旗下各主要饭店餐饮企业调味品的集中采购工作,在首旅的集采平台,并不是仅局限于北京二商集团王致和的调味品,而是集纳着包括李锦记、联合利华饮食策划、海天等多个品牌的不同调味品。

一位消费者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以前自己家里做菜主要用金狮酱油、和田宽醋,现在也发生了口味变化,多采购李锦记酱油、老才臣酱油。他表示:“选购这些品牌的原因是,它们的产品更细分化,能满足我们这些上班族花最少时间吃最可口饭菜的需求。比如,红烧可以用红烧汁,蒸鱼有蒸鱼豉油,酱油分为锦珍生抽、一品鲜酱油、精选生抽、精选老抽、天成一味特级鲜酱油等,而北京传统企业的产品缺乏市场细分化,还停留在以色取味上。”

对此,北京商报记者特别查看了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无论是酱油还是食醋,北京调味品企业都止步于中档梯队,难以与南方企业抗衡。比如,在酱油生产方面,北京老才臣食品有限公司与北京和田宽食品有限公司年产量分别为2.05万吨和1.96万吨,在33家统计企业中排名第19和20位;而在食醋产业方面,北京二商龙和食品有限公司排名26位,年生产量0.81万吨,同比下降了27.53%。

调味品行业

成资本投资新宠

白燕介绍,目前一部分大中型调味品品牌企业正筹划上市,预计将成为证券市场食品饮料板块新的投资热点。但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调味品上市企业的情况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

截至今年9月30日,除阜丰集团和山东富氏外,其余11家上市企业中,主打鸡精品牌的佳隆股份净利润率为23.2%,在调味品行业中名列前茅。而恒顺醋业与中粮屯河的净利润率却不足5%。且莲花味精和星湖科技出现亏损,净利润率为-15.3%和-8.7%。

然而,这些并没有影响到资本看好该行业。中国是一个调味食品生产大国,据中国调味品协会2012年著名品牌企业100强的统计数据显示百强企业生产总产量的行业平均增长率为15.67%,总销售收入平均增长率为19.02%。

当然,调味品行业的稳定发展离不开其本身的行业属性。调味品是老百姓日常佐餐需求,也是餐饮业、食品工业等重要的原辅材料。调味品在餐饮业中的比重,已经突破10%的临界点,即餐饮业每消费10元钱,其中就有1元钱用于调味品消费。

同时,食品工业作为工业化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快速发展也为调味品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据粗略估计,市场上已经有超过1万家的调味品企业,从传统的酱油、醋,衍生到调味料、调味粉、调味酱等,不仅产量、产能提升,品类上也得到了极大丰富。

然而,不能忽视的是,中国人口众多,众口难调,也导致了中国调味品多地方性本土品牌,少有真正的全国性品牌领跑整个行业。再加上生产成本上升的影响,企业压力日益变大。

对于企业来说,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扩大产能、扩大市场,变得更为迫切。因此,近年来,不少企业已加快上市进程,欲借资本市场之势,打造品牌。如加加食品、中炬高新(旗下调味品品牌美味鲜)、珠江桥、恒顺醋业、佳隆食品、阜丰集团、中粮食品、海天调味品等,这些企业如今都是调味品行业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上市企业。

北京商报记者 吴颖 实习记者 楚超/文 郁美静/制表


责任编辑:Techoo-6
 推荐阅读

电脑版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1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