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健康生活 > 食品常识 > 综合知识 > 正文

白鲜皮的药用价值

2013/12/30 19:53:00 来源:网友

药用价值

药材简述:

白鲜皮出自《药性论》,载于《神农本草经》。主要用来治疗“头风,黄疸,可逆,淋沥。女子阴中肿痛,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

药名:白鲜皮

汉语拼音:bai xian pi

英文名:Densefruit Pittany Root-bark, Root-bark of Densefruit Pittany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1.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

2.Dictamnus angustifolius G.Don ex Sweet.

科属分类:芸香科。

别名:北鲜皮、藓皮、野花椒根皮、臭根皮。

性味:苦;咸;寒。

归经:脾经;肺经;小肠经;胃经;膀胱经。

功能: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解毒。

主治:风热湿毒所致的风疹;湿疹;疥癣;黄疸;湿热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敷。

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白鲜和狭叶白鲜的根皮。

采收储藏:大部分地区在春秋季节采挖,南方于立夏后采挖,洗净泥土,去除须根及粗皮,趁鲜时纵向剖开,抽去木心,晒干。

炮制:拣净杂质,除去粗皮,洗净,稍润,切片,晒干或酒拌炒。也产于山东。



责任编辑:Techoo-6
 推荐阅读

电脑版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1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