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行业资料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正文

绿豆尾孢菌叶斑病田间药剂防治探索

2014/8/18 17:03:00 来源:网友

1 绿豆病害发生原因:

1.1由于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不断下降,大水漫灌带来的径流压力,机动车碾压等综合因素的共同影响,耕地土壤板结,土壤孔隙度减小,土壤微生物活动减弱;

1.2由于干旱、化肥施用等诸多因素影响,土壤盐碱化程度不断加深,PH值较高;

1.3播种面积较大造成倒茬困难而不得不重茬或迎茬种植。

2 试验设计及方法

2.1 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筛选出有效防治绿豆尾孢菌叶斑病的化学药剂及使用方法。

2.2 试验条件

2.2.1 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 防治对象:绿豆尾孢菌叶斑病。作物品种:选用我县种植面积较大的感病品种鹦哥绿。

2.2.2 试验地田块基本情况及环境条件 试验地选在镇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试验示范基地,土壤肥力中等,绿豆尾孢菌叶斑病常年发生较严重地块。

2.3 试验设计和安排

2.3.1 药剂 43%戊唑醇SC;25%嘧菌酯SC;60%乙霉·多菌灵WP;50%多菌灵WP

2.3.2 药剂用量与处理

2.3.2.1 种子处理 处理1:43%戊唑醇悬浮剂500倍液浸种0.5~1小时;处理2:25%嘧菌酯悬浮剂500倍液浸种0.5~1小时;处理3:60%乙霉·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0.5~1小时;处理4: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0.5~1小时。

2.3.2.2 喷雾处理 处理5:43%戊唑醇悬浮剂800倍液喷雾;处理6:25%嘧菌酯悬浮剂800倍液喷雾;处理7:60%乙霉·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处理8: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

2.3.2.3 种子处理+喷雾处理 处理9:43%戊唑醇种子处理(方法同处理1)+喷雾;处理10:25%嘧菌酯种子处理(方法同处理2)+喷雾;处理11:  60%乙霉·多菌灵种子处理(方法同处理3)+喷雾;处理12:  50%多菌灵种子处理(方法同处理4)+喷雾。

2.3.2.4 对照 处理13:清水喷雾(ck)。

在播种前2~3天进行处理1~4和处理9~12的种子处理,阴干后播种。播后6周(42天)开始喷雾防治。喷药量50kg/667m2,第1次施药以后每隔7天施药1次,共施3次。小区随机区组设计,共13个处理,每小区15平方米,每处理3次重复。

3 试验结果及分析

无论从各处理产量还是从病害发生和控制程度来看,各用药处理均好于清水处理(处理13,ck)。相同使用方法的不同药剂间没有明显差异,而不同使用方法上,“种子处理加喷雾处理”发病等级在1~3之间,较轻,产量较清水处理(ck)平均增产达到18.6%;“种子处理”与“喷雾处理”发病等级均在3~5之间,产量水平较清水处理(ck)增产分别为7.9%和6.6%,均低于“种子处理加喷雾处理”10.7和12个百分点

4 结论与讨论

通过试验结果看出,针对绿豆尾孢菌叶斑病而言,适当使用某种杀菌剂能起到预防发病和控制病害发展的效果,但是在合理综合运用“种子处理加喷雾处理”的使用方法后效果最为理想,较单一使用“种子处理”或“喷雾处理”效果明显。所以我们认为,应该在今后的实际生产中推广使用综合防治方法来防治绿豆尾孢菌叶斑病,并且进一步探索绿豆其它病害的综合防治方法,以提高绿豆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责任编辑:Techoo-6
 推荐阅读

电脑版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1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