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行业资料 > 产业经济 > 农产品行业 > 正文

绿色农产品:“叫好”还要“卖好”

2014/11/3 16:10:00 来源:网友

□本报记者 赵红梅

10月28日,为期4天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青岛落下帷幕。农交会上,我省100多家合作社、企业的108个产品参展,其中70%是绿色品牌农产品,河北农产品“绿意盎然”,引来与会客商的频频关注。但是,和先进省份对比,也显露出我们的不足。

七成是绿色品牌,河北展品夺人眼球

“你们的红枣口感好,品质不错,我们想订点儿货。”10月25日,交易会开幕不到半小时,参展的唐县几丁质红枣专业合作社经理卢彦鸽已经接到了两笔订单。

第二笔订单来自山东邹平的一个客商,他告诉记者:“我看中的不仅是红枣本身的质量,还因为他们有国家发明专利和绿色食品证书,消费者认可度高。”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安全、健康食品的认同度逐渐提高,绿色农产品品牌成为农产品闯市场的“利器”。农交会上,唐县壳素红红枣、迁西张大胡子板栗、玉田包尖白菜、邯郸赵都雪梨、故城三豆……我省一批新兴的绿色品牌农产品一亮相,便受到与会中外客商的青睐。

“没想到绿色品牌市场潜力这样大,连我们带来的展品都被抢购光了。”邯郸县赵都鲜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冯立平介绍,他们合作社在我省是较早生产绿色果品的,但最初几年,在市场上少人问津,也卖不上好价钱,如今产品有了绿色食品认证,还注册了“赵都”商标,在农交会上不到半天时间,已和上海、汕头的2家企业签订了购货合同。

在农交会河北展区,记者发现,我省的许多农产品都有绿色食品认证证书。“这是我们今年参加农交会产品的最大特点。”省农业厅市场处处长宋富胜介绍,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企业有许多农产品都注册了绿色食品商标,但宣传力度不够,养在深闺人未识,今年想借助农交会平台,把我们的产品吆喝出去。今年参展的农产品70%是绿色品牌农产品,有的还是有机产品,从参展效果看,消费者认可度很高。

擦亮绿色品牌,走产业化经营之路

农交会上,我省的绿色品牌农产品亮点频现,成为采购商关注的焦点,但无论是和客商的需求相比,还是和其他先进省份比较,记者都发现了差距。

邯郸县赵都鲜果专业合作社生产的——赵都牌雪花梨,因其入口绵、甘甜、渣少受到客商青睐,但因其规模太小,20亩的种植面积,60吨的年产量,致使与一家大型超市的订单失之交臂,只能和广东汕头的一家小型超市签订了购销协议。

无独有偶。大城县康达黑小麦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的绿色黑小麦,深受客商欢迎,也因只有3000亩的种植面积,令一些客商望“麦”兴叹。合作社负责人王更发深受触动,打算今后通过土地流转,扩大种植规模。

“截止到今年年初,我省有425家企业或合作社申请了绿色食品标识,全省有绿色品牌农产品1416个品种,但年产量和生产规模都比较小,仅占食物商品量市场份额的5%左右,无法满足日益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其市场影响力和渗透力难以发挥。”省绿色食品办公室主任连燕辉告诉记者,“虽然绿色品牌农产品在市场上被消费者‘叫好’,但是,目前我省绿色品牌农产品的生产企业和合作社多是小规模生产,更未形成品牌效应。”

让“叫好”的绿色品牌农产品“卖好”,我省不仅存在着生产基地规模小,市场占有率、影响力弱等问题,在产品深加工上也略显逊色。


唐县几丁质红枣专业合社生产的甲壳素红枣,因注入了拥有专利技术的甲壳素,在农交会上备受客商垂青,但是,他们展示销售的只有天然干枣。在河南展区,记者却看到了“好想你”品牌10个系列的几十个单品,干枣、枣片、枣饮品、枣茶、枣糕、枣泥、枣粉……应有尽有。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位经理告诉记者,“我们企业不仅重视绿色食品的生产规模,也舍得在深加工上下大气力,这不仅拉长了产业链条,还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价格最高的枣粉一斤能卖到300元。深加工产品的推出,也进一步拓宽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我们是第一次参加农交会,希望借这个平台探探路,一方面展示产品、积累客户,拓宽市场销路,另一方面接触业内先进的企业及产品,学习省外先进经验,看看人家在产业化深加工方面是怎么做的,借鉴他山之石提升自己。”卢彦鸽告诉记者,回去后他们也要对产品进行深加工。


针对我省的绿色品牌农产品“叫好”“卖不好”现象,农业专家认为,绿色品牌农产品是开拓市场的金字招牌,擦亮这个金字招牌的最好办法,就是要搞好品牌农业建设,实现产业化经营。也就是说,要通过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扩大绿色农产品种植规模,通过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其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责任编辑:Techoo-6
 推荐阅读

电脑版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1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