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行业资料 > 食品检测 > 检测知识 > 正文

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微生物标本送检率

2014/11/24 15:32:00 来源:网友

问题背景在微生物培养与药敏结果指导下拟定的抗感染治疗方案,是遵循循证医学理论、提高临床疗效、防治抗菌药物滥用、遏制耐药菌增长的最佳途径。本院历年资料显示,临床抗菌药物经验性用药比例偏高,送检率较低,但尚无系统的调查和准确数据。回顾既往资料做送检率调研后显示,3年来年均送检率在12%~18%的水平,与全国的整体状况相比,仍处于落后水平,有较大的改善空间。难点剖析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随意性,一直是我国普遍存在的“老大难”问题,我院也不例外,存在的问题涉及面广,情况比较复杂。无指征用药和无针对性用药非常普遍,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家得不到解决。临床对标本采集送检的意识不强,对送检的重要性了解不深。许多医师认为送检会增加患者富达;细菌室对标本的时效重视不够,培养结果时间较长对临床支持滞后。行动过程召集临床各科室主任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召开专题会,邀请主管院长和细菌室技师参加。会议通报我院的不良现状,强调标本采集的意义与要求。与临床科室交流,提高认识,解惑答疑。通知再次提出要求,落实“能采必采、应采必采”的原则。强调治疗使用抗菌药物均需要送检。制定改进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送检率2年内达到40%,5年稳定在50%以上。申请并开展国家继续教育项目,开展全员培训。加强标本采集与送检的专业培训。强调标本采集的意义与正确方法。制定分级报告制度,引导并督促细菌室调整报告模式与加快报告时间。特别强调对感染重症和急症患者应加强送检与及时报告。将送检率指标纳入质控考核。每月反馈各科室送检率情况,对低于某百分比的科室给予通报并处罚。对送检率偏低的科室下科室开现场会,做现场培训,单独交流统一认识,达成共识。结局通过培训与督导等多方面的努力,增强了医师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送检意识。两年来,标本送检率由12%~18%提高到55%~62%。三级报告制度的实施,在提供病原菌证据方面,解决了一部分标本的时效需求。但实际工作中,由于强调快速的报告方式,常因与主管医师联络中断而需要转述,信息传达不畅而效果一般。案例分析本例说明提高标本送检率需要加强宣教与干预指导,细菌室的配合极为重要。制定客观的阶段性目标更能反映实际和见到成效。改进的过程还要因地制宜,因院而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提高标本送检率,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依据,也为掌握与分析医院微生物分布变迁奠定了支撑的基础。


责任编辑:Techoo-6
 推荐阅读

电脑版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1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