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行业资料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正文

大白菜灰霉病防治方法

2015/1/5 15:31:00 来源:网友

   大白菜灰霉病是大白菜上的重要病害,为大棚以及贮藏期病害,全国分布广泛,严重影响产量和食用价值。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及花序。病部变淡褐色,稍软化,后逐渐腐烂,湿度大时患部出现灰色霉状物病征(病菌分孢梗及分生孢子)。本病在大白菜贮藏期可继续发生危害,在干燥条件下,患部灰霉不长或不明显,也不散发恶臭,此有别于细菌软腐病。

   病原 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pers,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葡萄孢属真菌。分生孢子梗丛生,不分枝或分枝,直立,有隔膜,青灰色至灰色,往顶端色渐浅,成堆时棕灰色。顶端簇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椭圆形或倒卵形至近圆形,表面光滑,无色,成堆时淡黄色。菌核黑色,扁平或圆锥形。

   发病特点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或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病菌以分子孢子作为初侵与再侵接种体,借助风雨或农事操作传播,从伤口侵入致病。

   本病菌属弱寄生菌,喜低温、高湿、弱光条件,阴雨连绵或冷凉高湿的天气有利于发病,植株生势衰弱者往往病势明显加重。通常过度密植,施氮过多或不足,灌水过勤过多,棚室通透不良,贮藏窖内湿度过大等情况,皆易诱发病害。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密植,适时灌溉,防止田间湿度过大;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收获后清除病残体,减少来年发病。

   (2)窖藏管理。

   注意窖内卫生,及时清出发病大白菜,减少再传染;窖温宜控制在O-5℃,防止持续高湿。

   (3)药剂防治。

   及时喷药控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施50%农利灵可湿粉或50%扑海因可湿粉l000-1 500倍液,或50%速克灵l500-2 000倍液,2-3次,隔7-10天1次,交替施用。

   常用药剂 农利灵、扑海因。


责任编辑:Techoo-6
 推荐阅读

电脑版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1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