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健康生活 > 习俗文化 > 中国习俗 > 正文

潮汕清明节的六大习俗(2)

2015/4/3 15:47:00 来源:网友

4、踏青

在潮汕,清明扫墓时宴饮于郊野是常见的。有的地方甚至“俗尚鼓吹,多放铳炮”(《普宁县志》),山林间,充满喧闹欢乐。现在,潮汕人往往把扫墓和踏青结合起来。扫墓时带上一些饮料,俟扫墓完毕,找一处干净平坦的地方,就着祭品和饮料,席地而食,别有一番野趣。

不过,春天气候多变,乍暖还寒,容易患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所以,春季出游,需要在外边过夜时,应提前准备好衣物及保暖用品。另外,春天里花粉四散,外出踏青赏花,需严防花粉过敏。

清明时节,很多人到郊外踏青,顺便将绿油油的野菜挖回家,端上餐桌。专家提示说,野菜中含有多种保健功能,常吃野菜对健康大有好处,但要学会科学食用。不同的野菜有不同的食用方法。有些野菜适宜生食,如婆婆丁等,最好的吃法是洗净蘸酱生吃,而有些野菜如荠菜、马齿苋则宜熟食。不认识的野菜不能盲目吃。久放的野菜也不能吃。

润饼

5、插柳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

古籍《清嘉录》云:清明日,满街叫卖杨柳,人家买之,插于门上。潮汕农谚有:“杨柳青,而蒙蒙;杨柳千,晴了天”、“插柳挂青,福降农家”和“檐前插柳青,农夫望庄稼”,表达了世人祈望风调雨顺,田增产人增寿,依恋清明插柳,祝福康宁益寿、五谷丰登之情怀。

这个习俗是为纪念晋朝大臣介子推。介子推为明志守节而焚身于大柳树下。第二年,老柳树死而复生。晋文公将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且当场折下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之情。从此以后,群臣百姓纷纷效仿,遂相沿成风。

6、吃润饼

清明吃润饼,在潮汕、福建和台湾很盛行,其实润饼的正名还是春饼。吃润饼,皮好不好很重要。润饼皮是“擦”出来的:用小麦粉和水搅打成面团,抓一团面在手中,在文火小平锅上轻轻一拭,几秒钟后,面糊就变成薄如纸的饼皮,闽南人管这个叫“擦润饼”。

摊开薄薄的润饼皮,铺上胡萝卜丝、豆芽、海蛎煎、荷兰豆、豆干等配料,再加上一勺花生末和麻枣,一道润饼菜便成了。

润饼内丰富的馅料、糖粉、花生粉参杂后,一个润饼热量高达500卡,容易造成身体负担,尤其对血糖疾病患者负担更大。所以,润饼内馅可选择蔬菜、鸡胸肉或低脂瘦肉、豆干丝、蛋皮或卤蛋、花生碎粒及代糖,材料的烹调方式可以少油炒及川烫方式处理,一卷热量仅350大卡,美味不减分,更安心。


责任编辑:Techoo-6
 推荐阅读

电脑版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1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