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经营管理 > 创业宝典 > 创业经验 > 正文

不妨借鉴台湾三农经验

2015/4/27 15:15:00 来源:网友

■刘玉涛

(广东省博士团团长,梅州市农业局局长)

2015年3月9日至15日,国家农业部、国台办联合组织了全国台湾农民创业园(以下简称“台创园”)首期赴台交流学习。笔者有幸作为广东省代表参加交流。

近年来,台湾农业不仅在良地、良种、良法、良品、延伸、品牌、市场、资本等几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功,而且在农村稳定与繁荣、农民保障与发展等方面也进行了有益探索。其“三农”发展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在此,笔者略述赴台交流所得,以抛砖引玉。

1.农业发展路径

台湾农业的发展与改革走出了“主导产业精致化”和“特色产业休闲化”的两条有效路径,为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探索了有效平台和运作机制。

“主导产业精致化”涉及到台湾的稻米、甘蔗、畜牧、林业等几个大类。主要表现在良地、良种、良法、良品、加工等的全链条提升,从而实现了生产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让传统产业溢发新活力、提高竞争力、增加新收益。

“特色产业休闲化”主要涉及到名、优、新、奇、特的产业类别与模式,例如三色火龙果、亚热带青苹果、梅子梦工厂等,很好地利用了时间差、纬度差、产业融合等特色(或优势),把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实现了食、住、行、娱、购、游等多环节获利增效,创新了“第六产业”发展模式。

2.农民保障机制

台湾农民的保障机制既兼顾了老从业者的稳定,也涵盖了“新农人”的培育和引导,具体分为生产保障机制与生活保障机制。

“生产保障机制”定位长效发展。2000年,台湾从业农民的平均年龄达58岁,2014年达到63岁,这种老龄化速度给台湾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为解困破局,台湾采取了“三位一体”生产保障机制:大力研发和推行农业机械提高现有劳动力的生产效率,抚育和鼓励服务社会化作为政府公益服务的有益补充,政策引导土地、科技、市场等资源积聚吸引更多青年“新农人”从业乐业。

“生活保障机制”则涵盖全员,又分为全员基本保障和困顿群体的特殊保障。

3.农村建设理念

台湾农村建设定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采取了“4334”策略推进富丽农村建设,以及试点区域的“农村再生计划”:定位自下而上、计划导向、社区自治、软硬兼施四大策略,依托产业发展圈、社区生活圈、农村休闲圈3阵地,通过园丁计划(新农人)、漂鸟计划(体验农民)、深耕计划(专业农民)等培育3类农民,实现农业产业企业化、农民生活现代化、农村生态自然化、农业管理科学化四大目标。

4.三农组织

台湾的农业组织,科学地讲应该是广义的大“三农”组织,延伸覆盖到经济、文化、社会,乃至政治的各个方面。该体系又细分为官方的宏观组织和各级农会、专业合作社的微观组织。

其中,在社会管理中,各级农会与专业合作社是最重要的两大体系,尤以农会的体系和作用最大。

目前,台湾共有各级农会302个,吸纳了194万会员。各级农会,特别是基层农会因地缘(血缘)的关系,很好地整合了土地、人力、资本等农业生产的三大要素,因此在土地流转、农民教育、社区保障,特别在农业融资等各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堡垒作用,不但成为了农民生产、生活的保姆,也为生态抚育和保护提供了可持续动力。

专业合作社在台湾的数量远低于农会组织,成员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经营范围也比较单一专项,因此它类似于农会体系下的“专业产销班”,经济组织职能突出,其他功能相对较弱。

5.农业融资

台湾的小农经济转型升级同样涉及土地、劳动力、资本三要素,但台湾农业融资因农会的媒介走出了一条高效、可持续的道路,为世界所瞩目。

台湾农会,特别是基层农会,他们植根于最基础的乡村,对范围内农民知根知底,建立起了基于“血缘”关系的网络状信息收集和扩散体系,是个天然的“征信体系”,因此较好地解决了金融体系授信贷款所最担忧的坏账呆账问题。除了这种“地缘”优势,基层农会一乡一品的产业抚育体系也为农业融资构建了相对稳定的产业基础。因此,多年来农会信用部在“血缘+地缘+产业”三位一体的征信体系下,逐步构建起了担保放款、统一农贷、综合贷款、发展基金、购地贷款、农地银行、不动产信托等门类众多的农业融资体系,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动力与保障。




责任编辑:Techoo-6
 推荐阅读

电脑版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1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