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行业资料 > 食品百科 > 水产品 > 正文

针鱼

2015/6/9 16:44:00 来源:网友

颔针鱼有两种。尾斑圆颌针鱼和黑背圆颌针鱼。针鱼体呈长圆柱形,稍侧扁。侧线在尾柄部不形成隆起崎。侧线鳞142~157个。背鳍鳍条12~15,臀鳍鳍条15~18;尾鳍后缘圆形,基部有一黑斑。暖水性中上层鱼类。体长一般200~450毫米。喜栖息在近海内湾或河口附近,为颌针鱼中个体较小的一种。

针鱼的肌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等。鲜肉入药具有滋阴、补气、解毒之功效,主治阴虚内热、盗汗、五心烦热(结核肺),久溃疡疮,不易收口等症。

针鱼

名字由来

“针亮鱼”,也有叫它“梁鱼”的,学名叫做鄂针鱼。莱州人把吃“针亮鱼”称为过“鱼市”,说是吃过这鱼后,全年不得病。

生活区域

针鱼生活于江河、湖泊的上层,常成群游于水面觅食,以浮游动物为主食,兼食昆虫等。生殖期在5-6月。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附属湖泊中。个体虽不大,但数量相当多,是常见的小型食用鱼类。

药用

针鱼的肌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等。鲜肉入药具有滋阴、补气、解毒之功效,主治阴虚内热、盗汗、五心烦热(结核肺),久溃疡疮,不易收口等症。

体型特征

针鱼体呈长圆柱形,全身足有二尺多长,稍侧扁,光滑细溜,坚硬的利嘴长达三寸。侧线在尾柄部不形成隆起崎。侧线鳞142~157个。背鳍鳍条12~15,臀鳍鳍条15~18;尾鳍后缘圆形,基部有一黑斑。

针鱼种类

黑背圆颌针鱼

针鱼实物图名称: 黑背圆颌[hé]针鱼 学名: Tylosurus melanotus(Bleeker)

科目:颔针鱼科英文名称: Belonidae

概述:

体呈长圆柱形,稍侧扁。上下颌皆延长呈喙状。上颌大牙垂直。背鳍鳍条23~25,背鳍后部鳍条短,尾鳍叉形。

侧线鳞在尾柄两侧形成一隆起嵴。

体型特征:

暖水性中上层鱼类。体长一般680~1040毫米。性凶猛,常在水上层追捕小鱼。

分布:

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多见于南海,在渤海湾及黄海也有发现。

尾斑圆颌针鱼

名称:尾斑圆颌针鱼 英文学名: Tylosurus strongylurus (Van Hasselt针鱼(5张)

英文名:Spottail needlefish[1]

科目: 颔[hàn]针鱼科 英文名称: Belonidae

概述:

体呈长圆柱形,稍侧扁。侧线在尾柄部不形成隆起崎。侧线鳞142~157个。背鳍鳍条12~15,臀鳍鳍条15~18;尾鳍后缘圆形,基部有一黑斑。

体型特征:

暖水性中上层鱼类。体长一般200~450毫米。喜栖息在近海内湾或河口附近,为颌针鱼中个体较小的一种。

分布:

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仅见于南海,长江部分区域也有分布。

鄂针鱼

体型特征:

体呈细长状,具圆柱形而稍侧扁。头大侧扁,背面宽平,腹面狭窄。口较大,口裂平。上颌由颌间骨形成三角形的口盖;下颌向前延伸特别长,呈针状;上下颌于相对部分有多列锐利的小齿。鼻孔大,靠近眼;眼大。鳃膜分离,不与峡部相连。体鳞薄,极易脱落;头部和上颌具鳞。侧线完全,在胸鳍处急剧向下弯折,沿腹缘直至尾柄基部。背鳍位于体后半部,约与臀鳍相对;尾鳍分叉,下叶较上叶长大;各鳍均无硬刺。体银白色,背部自头后至尾鳍有灰黑色条纹,两旁有排列整齐的小黑点。体侧中部有一条银白色斑带,在背鳍和臀鳍间较宽阔;背鳍和尾鳍为灰黑色,其它各鳍为黄白色,上下颌及鳃盖均为灰黑色。

九州鱵

九州鱵生活于江河、湖泊的上层,常成群游于水面觅食,以浮游动物为主食,兼食昆虫等。生殖期在5-6月。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附属湖泊中。个体虽不大,但数量相当多,是常见的小型食用鱼类。

鱵的肌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等。鲜肉入药具有滋阴、补气、解毒之功效,主治阴虚内热、盗汗、五心烦热(肺结核),久溃疡疮,不易收口等症。


责任编辑:Techoo-6
 推荐阅读

电脑版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1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