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健康生活 > 习俗文化 > 中国习俗 > 正文

穿越回古代 七夕节应该这么过

2015/8/20 10:02:00 来源:网友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部分受汉族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传统节日。它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现在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那么在古代,七夕节的民间习俗有哪些呢?

七夕节

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女子手执五色丝线和连续排列的九孔针趁月光对月连续穿针引线,将线快速全部穿过这称为“得巧”。

投针乞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大概就是:七月七日当天以碗水暴日下,女子鸽子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有的散如花,有的动如云,有的细如线,有的粗如锥,因以卜女之巧。

兰夜斗巧

这是起源于汉朝宫廷的游戏。

汉宫在每年的七月七日,首先在百子池畔,奏于阗乐之后,就用五色彩缕,互相绊结起来,叫做“相怜爱”。随后,宫中的宫娥彩女们,一起到闭襟楼上,大家学习穿七巧针乞巧。

而有个叫徐婕妤的宫女,可以把生的菱藕雕刻成各种奇花异鸟呈献给皇上,皇上把这些小玩意在晚上随手放置在宫中的桌角上让宫女们摸黑寻找,这种游戏就叫做“斗巧”。

种生求子

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

为牛庆生

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贺牛生日”。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其实除了风俗习惯,全国各地的七夕活动也是千秋各异的。比如山东的种巧菜作巧花,四川的染指甲,广东的七娘会和七姐诞等等,可以说七夕这一天,全国的男女老少有忙的不亦乐乎,就连日本韩国朝鲜越南这些周边的国家受到很大影响。


责任编辑:Techoo-6
 推荐阅读

电脑版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1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