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健康生活 > 养生攻略 > 秋季养生 > 正文

处暑养生

2015/8/24 17:31:00 来源:网友

明天进入“处暑”,但地处华南的广州,暑热天气还会延长一段时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广州市南沙中心医院)、副主任中医师邓聪表示,民间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的说法,夏秋连热更应引起人们的关注,需更加注意防暑降温,尤其注意防止暑湿、湿热之邪侵袭机体,另一方面也要开始预防秋乏、秋燥。

饮食

防病

邓聪介绍,中医将这段时期称之为“长夏”,认为“长夏主湿,脾主长夏”。处暑时节,天气余热未消,人们喜食生冷瓜果、冰冻饮料,容易产生湿邪、损伤脾阳,出现胃痛、腹痛、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同时,脾胃吸收消化功能受损,会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为冬天的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复发种下病根。

此外,邓聪告诉记者,“秋燥症”以“肺燥”多见,全身多处都会受影响。肺脏受伤,多有咳嗽,“秋咳”常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粘难咯,又称“燥咳”;鼻干燥或鼻出血在立秋之后尤为常见;喉、咽分别是肺之门户和肺之通道,秋燥易导致咽干、口燥、音哑等不适。肺燥下移大肠,则会发生肠燥便秘。因此,随着逐渐进入秋季,处暑应提早做好防燥措施,以防止“秋燥症”发生,如适当增多饮水,多吃润燥滋阴的食材等。

起居

这个时期还要预防“秋乏”。“秋乏”是对盛夏季节人体超常消耗补偿的保护性反应,是机体内外环境进入新的平衡的过渡现象。适当的运动和充足的睡眠可有效驱除“秋乏”。人们应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每天应比夏季多睡1个小时。同时,通过午睡可弥补夜晚睡眠不足,有利于缓解“秋乏”。午睡对于老年人而言尤为重要,因为老年人气血阴阳俱亏,易出现昼不精、夜不寐的少寐现象。

运动方面,可选择爬山、健身操、散步、太极拳等运动方式进行锻炼,以排除夏季郁积在体内的湿热。运动量和时间与夏季相比可适当增加,但要注意强度不可过大,避免大量汗出而损伤阳气。

饮食

邓聪指出,处暑饮食要重视健脾、润肺,适当多吃咸味、酸味的食物,如橘子、柠檬、葡萄、苹果、石榴、杨梅、柚子等,少吃辛辣食物。

燥邪易灼伤肺津,因此宜多食具有清热生津、养阴润肺作用的食物,如秋梨、甘蔗、荸荠、芝麻、粳米、蜂蜜、柿子、银耳等。如果早晨起来感觉口干、咽干,可适当喝点淡盐水或者蜂蜜水。

另外,由于暑热之气还未尽消,故仍需适当食用防暑降温之品,如赤小豆、扁豆、绿豆、豆腐、芦笋、苦瓜、冬瓜等,以消暑敛汗、健脾开胃。



责任编辑:Techoo-6
 推荐阅读

电脑版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1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