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健康生活 > 天下美食 > 特色小吃 > 正文

新疆小吃:大漠干粮杂格尔

2015/9/14 17:46:00 来源:网友

在和田,有一种苞谷馕与新疆别处不同。它外表金黄,看似干硬,吃起来糯香有嚼头,馕中间还有馅料,丝毫没有干硬之感。此时,我所能想到的最佳馕搭档,可以是滚烫的茯茶、奶茶,也可以是略稠的酸奶、粥糊,却无需任何小菜。

这种苞谷馕里揉入了大量皮芽子、胡萝卜或南瓜,面具有了活性,改变了苞谷本身粗糙质感,当地人喜欢称之“杂格尔”,与烤鸡蛋(鹅蛋)、果西格尔代(一种大圆烤包子)一起,并称为和田三道特色美食。

杂格尔

8月末,我来到和田地区墨玉县普恰克其乡,中午才品尝了杂格尔,下午便来到一条大河畔。奔涌的河畔,悬空建了两排木结构房子,这是著名的28盘水磨。走进去,地板踩上去是空洞洞的,河水就在脚下隆隆涌过,水花不时溅起从缝隙蹿进来。地板上是一排石盘水磨,动力设置在地板下,全凭水流充当动力。

“这就是我们做杂格尔的苞谷面作坊。”正在磨面的赛买提大叔自豪地介绍,“水磨跟机器磨的面味道不一样,病人吃了有好处。”这用水磨加工出的苞谷面早已名声在外,据说对糖尿病人很有好处,一些外地人都专门托人来买呢。

河水是惟一动力,虽不用操心添柴加火,可磨面也是个技术活儿。石磨盘上有个调节轴,赛买提大叔看一眼刚磨出的面就有数了,稍一扭动就能控制磨出的苞谷面粗细。那石磨盘有小圆桌大,用一段时间,槽子磨平了,就要取下用铁杵凿出新的楞。在当地,到了冬天农闲时,村民纷纷拿着自家收的苞谷来加工。

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昆仑山的夹缝中,和田地区十分缺水,绿洲所占面积不足百分之十。当地人分外珍惜水资源,除了饮用、灌溉,利用其磨面是自古就有的。


游走在和田,当你看到几乎没牙的白须老汉啃着看似坚实的杂格尔时,莫要惊讶,这可是他们吃了一辈子的美食了。2005年,我曾造访过于田县拉依苏村,这里是著名的长寿之乡。拉依苏裹挟在沙漠中,居住条件十分简陋,墙体单薄,很多是用红柳条、芦苇做骨,外面糊以泥巴而已。

神奇的是,拉依苏人都很长寿,耄耋之年不稀奇,百岁老人更常见。当地流传着一个笑话,说一个外地人初次到拉依苏村,见一个70多岁的老人在家门口伤心地哭,就问怎么回事?老人答道:“我妈妈打我。”这人觉得奇怪,进屋一看,一位年纪更大的老太太坐在炕头上,他就问老人:“你为什么要打你儿子?”老太太生气地说:“因为他惹我爸爸生气了。”这人往里屋一看,里面坐着位更老的白须老爷爷正在生气呢。

和田一直有吃杂格尔能养胃的说法。拉依苏的老人们在吃杂格尔时,常会同吃水果或干果,尤其钟爱核桃与葡萄干。过去,生活困难,人们广种苞谷是因其产量高,杂格尔成了主食。如今,生活好了,杂格尔不再是主食,充当了饭后点心。

研究学者认为,拉依苏人长寿与饮食有很大关系,不挑食,以粗粮(主要是玉米面)为主,并做到粗细粮搭配。粗食中富含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除了纯天然的水磨苞谷面,杂格尔中的皮芽子能软化血管,南瓜可预防和治疗因胆固醇过高引起的动脉硬化。杂格尔在无意间折射出和田人的生存智慧。

除了杂格尔,新疆每一种有地域特色的馕,都有着自己的个性。在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有一种当地独有的馕,叫“恰皮达馕”,译过来也就是“薄皮馕”,能考证的历史达两三百年。因其独特,还被列入了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薄皮馕又薄又松软,经馕坑烤制有股麦香。薄皮馕因何为柯坪独有呢?原来,当地极度缺水,全县没有河流,饮水和灌溉的水源全靠一处泉水。牧民放牧追逐水草,总是要走很远的路,传统的厚干馕难以下咽,而薄皮馕柔软中存有一定水分,吃起来要美味得多。家里女人打好薄皮馕,用布包上,男人带上吃个十天半月也不坏。这也贴合了维吾尔族的谚语“欲走一天的路,须带一月的粮”。

在过去,杂格尔曾是和田人食用最普遍的一种馕,它不仅顶饥耐饿,为体力劳动者所欢迎,而且也是普通家庭常备的干粮。如今,人们生活改善后,杂格尔这种诞生于大漠间的传统干粮,依然被人们青睐。南疆许多盛大的宴席都有杂格尔,总是顷刻被分食而空。它不仅是养生食品,人们还在平日里拿来打牙祭,那独有的筋骨与香糯,尤是悠长。


责任编辑:Techoo-6
 推荐阅读

电脑版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1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