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经营管理 > 创业宝典 > 创业误区 > 正文

谨防“双创”走入误区

2016/1/21 15:24:00 来源:网友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激发经济新活力的“强心剂”。今年以来,上至中央部委,下至地方政府、高等院校,鼓励创新创业的新举措井喷式出台,从公司注册到企业融资,从减轻税负到人才培养,创新创业的海水与火焰通过数不清的优惠政策越拱越高。创业迎来了罕见机遇,在这样的态势下,更应该因地制宜,避免盲目跟风,防止走入“双创”误区。

如今,在不少地方,创业孵化器的数量与质量已经成为衡量地方“双创”氛围和业绩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有的地方一味追求创业孵化器的数量而忽视选址的科学合理性、定位的准确性、服务的到位性、配套设施的健全性等,孵化的成功率极其低下,空占土地、资金和资源,华而不实;有的在拿到了政府支持创业的真金白银后,摇身一变成了地产商的写字楼……

从表面上看,“双创”“玻璃门”的存在是政策设计和执行的问题,但是,更深层次,却涉及政府在大众创业过程中的角色设定。如何让政府的钱更为有效的利用,如何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作为培育创业者的“创业孵化器”又该发挥怎样的作用,这些问题不仅考验创业者的创业智慧,更考验政府的“双创”管理能力。

“双创”最需要的是资金,不管是政府主办的创业大赛资金,还是政府直接提供的创业资金,都应确保发挥出其创业“孵化”的作用,各地政府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当地创业者的需求来建设有针对性、有特色的“创业孵化器”,避免走入盲目建设的误区,切莫让“创业孵化器”充满泡沫,更不允许出现套利现象。应鼓励企业注资创新创业,可以在企业内部鼓励创新,也可以直接注资外部的创业。在扶持创业的过程中发挥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作用,用市场的手段完成“大浪淘沙”的过程。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际上是一个改革。既然是改革,当然蕴含着新的理念和意图。创业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但市场活力的激发需要政府去清障搭台,因此,不仅要筹好、用好资金,更要选好、管好项目,只有这样,“双创”才能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Techoo-6
 推荐阅读

电脑版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1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