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行业资料 > 产业经济 > 豆制品行业 > 正文

产业重建搭就业平台 农民华丽转身变工人

2016/3/31 15:31:00 来源:网友

3月18日早上,芦山县思延乡草坪村下桥组汪志琴吃过早饭,收拾好家务,骑上电瓶车,顺着宽阔的沿江路,到现代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园内的豆制品企业上班。

说起现在固定的工作和有规律的生活,汪志琴感慨万千:“如果家乡没有企业,我早就出远门打工了。从过去四处奔波找工作,到现在成为企业的工人,收入有保障,我觉得开心、幸福!”

过去奔波找工作 现在就地当工人

汪志琴是这家豆制品生产企业的外包装工,是产品出厂最后一道工序。

“我们能够成为产业工人,都是灾后产业重建的成果!”汪志琴说。

汪志琴不怕苦不怕累,为赡养老人、抚养孩子,她先后远赴南美洲一些国家打工,回国后,她又到陕西、重庆等地打工。

灾后恢复重建,当地政府在家乡建起现代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园,种植猕猴桃,栽植珍稀苗木、引进企业等,让老百姓就近有工作做,守着家门口就能挣钱。去年7月30日,现代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园一家豆制品企业投产了,汪志琴成为首批企业员工。

汪志琴说,她对这份工作十分珍惜和热爱,全是手上活,既轻松又不日晒雨淋,按时上下班,每月工资约3000元,还能照顾到家庭,对于40多岁的农村妇女来说,已经满足了。

思延乡清江村大水井组40岁的谢秀华,也是这家豆制品企业首批员工。谢秀华说,过去,她一直在家带孩子兼种庄稼,根本没时间外出挣钱,孩子长大了,自己的岁数也大了,外出找工作难了。这家豆制品企业投产后,她成为该企业的员工。

“企业让我们这些大龄妇女有了工作的机会,增加了家庭收入,我们就要为企业的发展尽心尽力!”谢秀华说,该企业生意好,从去年7月30日投产至今,除春节正常放假外,一直都是满负荷生产,工人每星期休息一天,每天中午都在企业食堂就餐,企业还为员工补助了一半的餐费……

助农增收渠道多 老人也有用武地

芦山县现代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管委会主任、思延乡党委书记彭清翔介绍,农业产业示范园豆制品企业是一家密集型用工企业,目前,一期首条生产线投入使用后,订单不断,本地有120人左右村民进企业务工,且90%以上都是40岁至50岁左右的留守妇女,不少岗位技术含量高,这些员工已经从学徒逐渐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除此之外,示范园区内的曙光公司、盈安公司、新三和公司发展猕猴桃7000多亩,其中,思延乡境内有5400多亩,猕猴桃需要除草、施肥等管护,每亩猕猴桃的管护费在1000元左右,管护人员全部是思延乡本地人,因为都是手上活,干活者中,不少是留守老人。今年,思延乡境内有1500亩面积的猕猴桃试挂果,诸如授粉、修枝、抹芽、套袋、采摘等工序都需要大量用工,彭清翔初步算了一下,平均每亩猕猴桃需要4个工时,目前,每个工时费用为70元,也就是说,每亩猕猴桃从人工授粉到采摘,企业将需要支付280元的人工费,1500亩猕猴桃试挂果,企业支付的人工费将不是一笔小数目,这些钱,都将进入思延乡老百姓的钱袋里。

彭清翔还说,猕猴桃正式投产后,企业还要拿出5%的净利润给村民分红,芦山县现代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园将实现最初的既定目标:多渠道解决当地老百姓就业,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彭加权


责任编辑:Techoo-6
 推荐阅读

电脑版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1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