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行业资料 > 产业经济 > 酒品行业 > 正文

洋啤酒连续多年实现增长 国产酒商压力增大

2016/6/1 13:30:00 来源:网友

 随着夏季的到来,啤酒消费又进入了旺季。而在很多大型超市,放在最显眼位置集中展示的基本是洋啤酒。据相关数据表明,进口啤酒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不声不响地超过了15%,销售利润远超国产啤酒,这对我国啤酒产业形成了严重冲击。如何应对进口啤酒的挑战,成为本土啤酒行业面临的巨大问题。

洋啤酒连续多年实现增长

  在北京东三环外世纪联华超市,进口啤酒有几十种,包括法国的喜力,英国的伯利安特、斯皮特弗和德国的爱士堡等。这些洋啤酒普遍包装精美,价格比国产啤酒也高很多。以罐装为例,罐装洋啤酒的价格基本在6~28.9元之间,500ml包装的售价多在10元至20元之间。在商超渠道,进口啤酒价格通常比国产啤酒贵3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一倍,比如同样330毫升的小瓶啤酒,青岛啤酒卖4.2元,喜力则要卖9元。此外,市场上还有一些较大容量的5升桶装啤酒,产地以德国居多,价格比国产啤酒高出3~5倍。

  价格虽然高,市民并没有因为高价格对洋啤酒望而却步。“前几年,北京进口啤酒主要分布在夜场酒吧和大型超市,现在格局变了,已经全面向零售终端铺货。在北京任意一个零售点,都可以买到进口啤酒了。”从事酒类贸易多年的商人郭经理表示,在零关税、自贸区效应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洋啤酒逐渐打开北京市场。特别是在今年,进口啤酒有突飞猛进的增长。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进口啤酒2.81万千升,总金额3712万美元;到2015年,我国进口啤酒53.83万千升,总金额5.75亿美元。

国产啤酒市场仍占主导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啤酒市场受经济增速放缓、消费环境整体低迷等因素影响,产量相对往年有所减少。2015年,全国累计啤酒产量4715.72万千升,同比下降5.06%,减产251.41万千升。目前,国产啤酒巨头的2015年年报纷纷出炉。其中,众多国产啤酒品牌的销量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只有少数几家的售量出现增长。

  中国啤酒业的低迷原因有两点,一是现阶段我国啤酒产品结构过于单一和啤酒总体消费需求趋于饱和。二是啤酒消费市场的结构性变化,主要表现在差异化和多元化消费需求增长,使啤酒产品的消费黏性降低,如进口啤酒的大幅增长、预调酒和亲民低端白酒产品对啤酒消费产生的跨界影响等等。

  据国际酿酒公司调查统计出的2014年世界上年度人均啤酒消费量最高的十个国家中,并没有中国的身影。据透露,我国人均啤酒消费量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后者约33升/年。尽管我国已连续十余年保持全球产量第一,不过,与世界啤酒人均消费大国比起来,我国人均消费还有很大差距。

  2015年,中国人均啤酒占有量为34.3升,比上年下降2.0升,降幅5.5%。以消费量来计算,则2015年啤酒总消费量为4743.0万千升,比上年同期下降4.7%,人均消费量为34.5升,比上年下降1.9L,降幅5.1%,意味着2015年中国人均少喝了约四瓶国产啤酒。

  据专家分析,国内啤酒行业未来2~3年内可能仍然处于调整期,在百威等海外巨头的冲击下,以及进口啤酒、精酿啤酒的兴起下,国内啤酒厂商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必将在机制和管理等方面将迎来变革。为了应对冲击,中国啤酒行业正在研讨解决办法。(据《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Techoo-6
 推荐阅读

电脑版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1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