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行业资料 > 产业经济 > 肉制品加工 > 正文

丰都:肉牛养殖已成为百姓致富的殷实产业

2016/12/15 14:25:00 来源:华龙网

 华龙网12月14日17时讯(通讯员 王阳)近年来,丰都立足“生态涵养发展区和国家农产品主产县”功能定位,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农户参与、科技支撑、金融支持的“政企农科金”紧密结合的工作思路,举全县之力推动肉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中国肉牛之都”,基本形成了集牧草种植、生态养殖、精深加工、市场营销、科技研发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不少贫困户也通过肉牛养殖脱贫致富,肉牛养殖已成为丰都县百姓致富的殷实产业。

   龙头企业带动增收

   说到肉牛养殖,重庆恒都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带头作用就不得不提,目前,公司已发展形成集牧草种植、饲料生产、品种繁育、生态育肥、粪污利用、精深加工、综合交易、餐饮服务、自主研发于一体的肉牛全产业链。

   “在如何带动贫困农户脱贫增收的方向上,我们探索出了一条‘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多方共赢模式。”恒都公司财务总监朱刚泉说。

   笔者了解到这种共赢模式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饲草收购促农增收、合作养牛助农增收、返聘就业稳农增收。

   朱刚泉告诉笔者,公司集中流转农户土地1.5万亩,统一提供牧草种植技术服务,招聘农户规模种草,农户通过土地租金、劳务佣金脱贫致富,全县参与农户就达到1万余户,其中贫困农户1000余户,户均租金获利3万元以上,同时,公司大量收购玉米秸秆、红苕藤、稻草等农业副产物;还创新推出“政府搭台、购养分离、收入分成”的肉牛托养模式,大力推行“土地流转租金、土地入股股金、返聘就业佣金”的“三金”增收机制和“四统一”服务,带动1万余农户通过育肥牛增重增值实现脱贫致富;通过土地流转+返聘就业”的劳动合作方式,优先吸纳土地流转农户就近务工,通过解决就业帮助贫困户脱贫。

   养殖肉牛改变生活

   养殖肉牛给贫困户到底带来了怎样的变化,笔者来到了高家镇太运村4组贫困户梁华生的家中进行了详细了解。

   “通过养殖肉牛我的生活条件获得极大的改善。”高家镇太运村4组肉牛养殖户梁华生说,我家有4口人,因母亲患有长期慢性病,配偶早年死亡,2小孩上学,家庭经济困难,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在各级部门的动员及帮扶下,多方筹措,并利用合作社成员的优势,在2014向合作社贷款1万元,用于购牛,发展肉牛养殖20头,去年已销售6头,收入达5万余元,有效改善家庭经济收入,为扩大生产,于2015年再次向合作社贷款1万元用于庭院牧场的改建,现存栏20头,今年家庭年收入143285元,生产支出47860元,家庭纯收入95425元,人均纯收入23856元,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

   丰都县太运养殖股份合作社负责人秦中玉告诉笔者,合作社于2008年8月注册成立,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合作社社员“抱团”发展,并与贫困农户建立利益链接机制,通过养牛、种草、务工等方式助推贫困人员脱贫致富。

   创新模式增加农户参与肉牛养殖和受益

   梁华生靠着养殖肉牛脱贫致富的例子,只是丰都县贫困户肉牛养殖走上脱贫致富路的冰山一角,在肉牛产业发展中,丰都县委政府始终坚持把农户参与和受益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公司+基地+市场+农户”的发展思路,探索创立多种产业扶贫发展模式,引导有条件的农户直接参与母牛养殖和肉牛育肥,带动全县45%的农户,其中8.1万贫困户参与肉牛产业发展,实现每年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在肉牛产业发展中我们探索出六大模式,为养殖户增收保驾护航。”丰都县肉牛产业发展中心主任何川东说,针对特困农户我们大力推行母牛领养模式,让贫困农户 “零投入”即可脱贫致富;针对散养无技术农户推行肉牛托养模式,进行收入分成,让农户实现快速增收;针对于不同情况我们还制定有庭院养殖、牧草种植、变废为宝等模式和“三金”增收机制,使肉牛产业真正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撑产业,百姓致富的殷实产业。


责任编辑:Techoo-6
 推荐阅读

电脑版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1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