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行业资料 > 产业经济 > 乳制品行业 > 正文

2016年乳业遭遇多事之秋 行业洗牌加速

2016/12/22 15:41: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6年对于乳业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年。

一线龙头乳企遭遇多事之秋,上游养殖企业50%以上亏损,而婴幼儿配方奶粉板块内企业在高库存压力下,出现业绩下滑、亏损等现象真实写照,随着奶粉新政“注册制”的深入实施,国内奶粉市场必将迎来一波新的洗牌。

处于行业寒冬中的乳企如何在竞争中存活完好的活下来,将成为乳企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未来国内乳制品行业的竞争将进入白热化,奶价回升对养殖企业带来利好的同时,必将增加乳制品加工企业的成本,跨境购、进口大包粉及液态奶依然充斥着国内市场,预计2017年,整个乳制品行业总体要好于2016年,但困难依然存在,而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随着行业洗牌的加剧,也行业将迎来拐点。

上游奶牛养殖业50%以上亏损

受国际奶价低迷、国内“奶剩”影响,我国奶牛养殖业2016年延续了前两年的低迷状,五成以上奶牛养殖业亏损让奶农苦不堪言。

众所周知,2013年,“奶荒”背景下让奶农过了一个好年景,但是,从2014年至今,我国的原奶价格一路“跌跌不休”,导致国内奶牛养殖企业大面积的亏损,为此,奶业被银行列为“高危”行业的名单。

中国奶业协会会长高鸿宾在第七届中国奶业大会暨2016中国奶业展览会上透露,据定点监测,今年3月份,国内奶牛养殖亏损面已达到51%,比去年高了5.8%。更严重的是这种状况还在扩大蔓延。

事实上,从2013年的“奶荒”,到如今的“奶剩”,杀牛倒奶现象频频发生,奶价下跌致使奶牛养殖业笼罩在亏损的阴霾中,低迷的奶价与不散的雾霾一样,让奶农压抑的喘不过气来。

今年上半年,《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大包粉加工企业,它们每天都是满负荷生产加工大包粉,有的乳业收购的原奶,在不能全部加工成乳制品的情况下,不得不将收购的原奶加工成大包粉储存,也有养殖企业将卖不掉的鲜牛奶进行加工储存。但是,每加工一吨奶粉,都会给企业带来损失。

记者走访的山东、河北等市场,因奶价低迷,很多奶农不得不卖掉或杀掉一部分奶牛,特别是有贷款压力的奶农,他们的日子更是艰难,不少小规模型牧场最终以倒闭收场。

其实,国内奶牛养殖业的景气度指数如何,从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中可一窥究竟。

在港上市的现代牧业则是国内最大的奶牛养殖企业,其发布的2016年半年报业绩显示,受原料奶售价下跌影响,现代牧业上半年收入为25.70亿元,同比下跌8.8%;截至6月底, 现代牧业中期由盈转亏,亏损额为5.66亿元,而去年同期净利润为5.07亿元。

亏损5.65亿元!这是现代牧业自2010年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现代牧业的亏损也让国内专家对于大型牧场是否适应中国国情提出了疑问,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奶牛养殖企业中,现代牧业亏损不是个案,其它的中小型牧场在2016年同样面临亏损的压力。

同为大型牧场的西部牧业,今年同样受生鲜乳价格下滑导致业绩亏损。

根据西部牧业三季报业绩显示,1月份-9月份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1亿元,同比下降3.8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772.66万元,同比下降400.5%;扣非后的净利润为6808.62万元,同比下降14.53倍。

对于利润的下降,西部牧业表示,主要原因为生鲜乳销售价格较上年同期下降;同时由于2015年6月份收购全资子公司西牧乳业,该公司尚未达到预期效益,而新产品研发支出及市场开拓等相关费用投入较大,致使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增加;公司经营性流动资金借款较上年同期增加,导致财务费用较同比上涨。

同样,原生态牧业作为国内一家乳牛畜牧企业,公司业绩自2015年开始下滑,原因就是国内原料奶价格持续回落。而到了今年上半年,原生态牧业首次出现亏损。

数据显示,原生态牧业今年上半年原料奶销售量升价跌,公司上半年牛奶销售收入同比减少5.0%至5.14亿元,减速有所放缓。由于原料奶平均售价同比下降12.9%至4005元/吨,销量同比增加9%至1.06万吨,所以销售收入减少主要是国内原料奶价格下降所致。公司每头牛年平均产奶量10.2吨,同比提升6.3%。牧场乳牛数目同比增加1382头至5.1万头,成母牛数量有所上升。

另外,乳牛公允价值变动亏损增加1.1亿元。加之国内原料奶价下跌使得报告期内生物资产公平值变动减销售成本由去年同期的亏损1.46亿元扩大至亏损2.56亿元,公司业绩由去年同期盈利1090万元转为亏损1.36亿元,每股基本亏损为3.5分。

尽管公司开展肉牛饲养业务,并适时开展全脂粉加工业务来应对,但是,未来原料奶价格如果还在低位徘徊,公司依然面临较大的压力。

2015年12月2日登陆香港交易所的中地乳业,受原奶价格下降影响,公司上市以来业绩遭遇重创,面对行业现状,中地乳业在做好牧场建设的同时,计划将向下游进军,从事生产鲜奶及酸奶等高端产品。

原奶价格下滑,迫使奶牛养殖企业向下游产业链延伸,现代牧业、中地乳业还有中国圣牧,它们纷纷将触角深入下游推出自有品牌的乳制品。

在一个相对缺奶的国家,竟然出现“奶剩”。追其原因,一方面来自进口大包粉的冲击,一方面,受经济下滑国内消费疲软等因素影响,乳制品的销售情况并不乐观,这就导致了乳企对原奶的需求在下降,另外,在“奶荒”时,不少乳企进口了大量的大包粉进行储备,这也导致乳企对原奶的需求有所下降。不过,随着国内奶牛数量的减少,国际奶价的回升,国内奶价自9月份以后开始出现回升。

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今年受原奶价格下降,不少养殖企业处理了一部分奶牛,而这个数量大约在80万-100万头左右,截至目前国内大约有500万-600万头奶牛,奶牛数量的下降,直接影响是鲜奶量的下降。使得不少奶牛养殖企业从9月份至今的日子相对好过了一些。

事实上,每年的3月份-6月份是传统的奶农卖奶相对困难的日子,其它时间相对好一些。另外,受原材料价格下降,国内的养殖企业的成本也在下降,虽然与国际上相比不具备竞争优势,但是,对于目前3.5元/公斤的原奶价格还是有利润可言的。而上海地区4.6元/公斤的价格,让上海奶农成为最幸福的奶农,因为只要原奶质优,光明乳业都会照单全收。

综上,2016年,在整个原奶价格下行的压力下,养殖企业的亏损已经定局。随着国内奶牛数量的减少,原奶价格逐渐回升,奶农在保证原奶质量的前提下,只要合作企业按照合同收购,奶农接下来的日子要比2016年要好过一些,2017年多数奶牛养殖企业将会盈利。

伊利遭举牌蒙牛陷人事变动

值得一提的是,伊利股份和蒙牛乳业作为乳制品行业内两大龙头企业,在2016年都遇到了不小的“坎”。

作为A股市场中的蓝筹股,伊利股份稳定的业绩收入成为不少稳健投资者关注的标的。而伊利股份,也一直勤勤恳恳的深耕主业,在打造全产业链模式的同时,还积极走出去寻找更好的奶源。然而,就因为公司股权相对分散,公司遭遇阳光保险的举牌,而不愿被别人“打扰”的伊利,不得不停牌并祭出重组方案来应对险资举牌。

通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伊利股份决定通过定增收购中国圣牧股份,险资举牌,撮合了一桩美好的“姻缘”,两者的结合被业内看好的原因是双方可以通过协调作用实现“1+1”大于2的效果。

根据定增方案,伊利股份拟以15.33元/股的发行价,向包括呼市城投、内蒙交投在内的5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票约5.87亿股,限售期为60个月,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约90亿元。

此次定增所募集资金的用途,除了投资新西兰乳品生产线建设项目、国内高附加值乳品提质增效项目等项目外,其最大部分即46亿元拟用于收购中国圣牧股份,收购总数为23.51亿股,收购价格为2.25港元,总计52.9亿港元。收购完成后,伊利股份将持有中国圣牧37%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并获得中国圣牧的控股权。

众所周知,中国圣牧是做有机奶的上市公司,通过收购,伊利股份能够强化上游奶源供应。

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中国圣牧拥有奶牛12.20万头,其中有机奶牛8.38万头。其有机牧场位于乌兰布和沙漠,污染少且拥有有利的气候优势,因此奶源质量尤其是有机奶源质量较高。另外,公司还是唯一一家通过欧盟乳业标准的沙漠有机产业链企业。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圣牧拥有资本市场平台,而伊利股份不但可以通过香港资本市场平台进行海外融资,还可以通过圣牧补上在有机奶方面的短板。对于圣牧而言,在创立之初与蒙牛的关系十分密切,如今再与伊利捆绑在一起,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找到了靠山,在当前原奶价格低迷的背景下,也为公司原奶的输出找到了买家。因此,双方联姻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伊利股份与中国圣牧的联姻,虽然是在阳光保险倒逼下的结果,但是,


责任编辑:Techoo-6
 推荐阅读

电脑版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1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