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健康生活 > 习俗文化 > 茶文化 > 正文

被遗忘的茶文化——毕节城曾经的茶馆

2017/3/10 13:32:00 来源:中国文明网

  在毕节老城区新街附近,仍然有一些老式的露天茶馆。  

  毕节人饮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正统年间。

  当年,饮茶之人不多,饮用的茶叶大多数为本土大茶叶,而后引进了浙江细茶叶,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由于云贵高原土质适合茶叶生长,茶叶的产量和质量都在成倍地增长和提高,饮茶之人自然逐年增多。

  毕节城茶馆的形成有多种说法,最早的一家茶馆在北门口。明清时的北门,行人稠密,商贩云集,一条五尺道直通北镇关山脚,是毕节人常来常往的游览胜地。

  北门口居住的一对孤寡老人,他们无儿无女,除了种植少量的土地维持生活,闲下无事就摆个茶水小摊,供来往行人喝茶解渴。久而久之,行路人喝茶的越来越多,老两口便制作几张板凳、茶几供喝茶者使用,而后,南来北往喝茶的人多了,逐渐形成一个小型的茶馆。

  茶馆,是古代劳动人民休闲娱乐的普通场所,由私人出资经营,馆内备有桌凳和统一的茶碗,供顾客使用。茶碗,均采用陶瓷制品,上有碗盖,下有托子。托子又称“茶船”,或者叫“茶舟”。

  民国初年,毕节城最兴旺的茶馆在永兴桥大街上,离孔子文庙不远。那些来文庙拜谒孔夫子的才子佳人,在庙内烧香、磕头累了,三三两两地邀约来雷家茶馆喝茶解困,赋诗赏文。

  而后,又有许多经济人将目光转向茶馆。生意人登茶馆有其双重意义,一是消遣;二是敛财。喝茶之人,大多数开朗健谈,在你来我往的交谈中,难免渗透着一些商业信息。

  为了确保商业价值的安全性,商贾们研究出一种隐而不露的商业手语,利用人的十个手指头代表十个不同形状的阿拉伯数字。如今,在毕节城的农贸市场,也有商贩使用手指表示数字,但却有许多不规范的地方。

  在此,不妨简单地介绍一下:一至五个手指,即代表一至五的数字;大拇指伸出来,代表六;小指头弯曲成小勾勾,代表七;大拇指和食指伸开,代表八;食指弯曲成大勾勾,代表九;左右两只手的食指交叉,代表十。

  所以,茶馆内都准备得有一个棉质的袖套(又叫袖筒),生意人在交易中,两个人都将手伸进袖筒,互相暗捏手指一阵之后,只听甲方或乙方说道:“支(这)儿耿(整),支儿零,少了支儿干不成。”假若茶馆没备袖套,生意人就用自己的衣袖,这就是旧时的“袖筒交易。”

  诚然,茶馆里做生意的人毕竟不是多数,大部分人喝茶仍然是以休闲、娱乐为主。茶馆里有打牌、下棋、掷骰子的,也有“吹壳子”、“摆龙门阵”的,有的茶馆还有专门讲评书的先生

  据说,曾经雷家茶馆就有一个四川人,绰号叫李老道,在此讲评书。他讲的《五剑三侠》《童子剑》《说岳全传》很受人欢迎。有一晚上,讲到岳飞上风波亭时一时兴奋,误将袁大头牵扯进去。李老道讲评书,博得大家笑靥,可是,那些效忠袁派的走狗告密,李老道这个出家人终被关进监狱,不到半年便被折磨致死。

  从此之后,雷家茶馆及毕节的茶馆再也无人敢讲评书了。(文/杨富华


责任编辑:Techoo-6
 推荐阅读

电脑版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1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