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行业资料 > 产业经济 > 休闲食品行业 > 正文

娃哈哈曲线借壳中国糖果 宗馥莉或自立门户

2017/8/10 16:06:00 来源:中国经营报

 娃哈哈“曲线借壳”中国糖果 宗馥莉或自立门户

  品牌如何焕发青春

  蒋政

  一直宣称“不上市”的娃哈哈集团,却因创始人宗庆后之女宗馥莉正式收购中国糖果一事,被推向舆论旋涡中央。

  5月12日,中国糖果公布的收购公告显示,宗馥莉用其实际控制的恒枫资本,以现价30%的折价,即每股0.3565港元,预计花费5.73亿港元(约合5.07亿元人民币)买下中国糖果全部股份。消息确认后,中国糖果股价迎来暴涨。而此次收购也被市场解读为娃哈哈集团试水资本市场。不过,娃哈哈集团表示此次收购只是宗馥莉的个人行为。

  与此同时,业内关于“娃哈哈老了”的声音不绝于耳。作为国内食品饮料龙头企业,娃哈哈年销售额曾突破700亿元,但近几年却出现下滑的趋势。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在回应媒体采访时并没有否认这一说法,只是提道:“变老了,那就想办法‘焕发青春’。”《中国经营报》记者致电娃哈哈集团并发去采访函,对方以领导难以协调时间婉拒了此次采访要求。

  自立门户?

  资料显示,中国糖果是一家总部位于福建的糖果制造商,主要生产的糖果包括凝胶糖果、充气糖果、硬质糖果及巧克力,公司于2015年11月11日在香港创业板上市。根据中国糖果2016年年报显示,在报告期内,公司营收7575.7万元,同比下降6.7%;净利润亏损329.1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亏32.6%。

  此次收购的主体恒枫控股,同时也是宏胜集团的控股方,持有其98%的股份,宗馥莉担任宏胜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而宏胜集团承担着娃哈哈集团三分之一的产品加工业务,同时主营食品香料、机械模具、印刷包装和饮料生产等业务,并负责娃哈哈大部分跨行业的投资项目及国际化业务。

  因为上述收购涉及娃哈哈集团,受到行业内和资本市场的强烈专注。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一直对外宣传对登陆资本市场不感兴趣,表示“娃哈哈不缺钱,没有上市打算”。而此次借壳中国糖果,被业内解读为娃哈哈向上市迈出了第一步,因为中国糖果的主营业务也是食品,日后注入娃哈哈的业务较为容易。

  不过,娃哈哈集团对外回应称,此次收购只是宗馥莉的个人行为,与集团无关。

  也有业内人士称,此次收购更像是宗馥莉要自立门户。宗庆后与宗馥莉之间因为理念差异、在对企业经营上有分歧,而宗庆后也牢牢掌握着娃哈哈的全部,所以不排除宗馥莉希望在娃哈哈现有体系外开辟一个属于自己可以掌控的平台来经营她旗下的业务。

  种种迹象表明,宗馥莉更加懂得利用资本市场来加速公司发展。除了本次收购,另据彭博新闻社此前报道,娃哈哈最近正在与美国乳制品企业Dean Foods(迪恩食品)商洽。此次的收购谈判也是由宗馥莉负责。

  据悉,娃哈哈集团已经在香港接洽了数家银行,以帮助其完成对迪恩食品的收购。宏胜集团还拜会了包括高盛在内的多家国际银行,以准备对迪恩食品的潜在收购。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宗馥莉对资本市场的态度,与其自身经历有很大关系。资料显示,宗馥莉生于1982年,初中毕业之后,即前往美国求学,大学就读于常春藤名校洛杉矶佩珀代因大学。在2004年进入娃哈哈集团工作,从2007年起,开始管理宏胜饮料集团。2010年起,宗馥莉同时负责娃哈哈集团国际化业务,2012年起督导娃哈哈市场营销。

  而宏胜饮料集团近几年的营收呈现较快增长。公开数字显示,2009-2011年,宏胜集团营收分别为41亿元、64.37亿元和81.83亿元。同时,宏胜集团在2015年入选《2015中国民营500强企业榜单》,排名484位,营收约100亿元。据接近娃哈哈集团的人士透露,宗庆后掌管的娃哈哈集团与宗馥莉负责的宏胜集团相互协作而又彼此独立。

  中国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丹蓬告诉记者,宗庆后的经营理念是产品盈利模式。宗馥莉则愿意借助资本的力量带动品牌发展,让企业进入“产品+资本”的多轨盈利模式上去。

  在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盘和林看来,目前,避开资本市场做实体企业是很难的,而资本运作能够给娃哈哈带来新的机遇。从这点上来说,宗馥莉能够弥补娃哈哈集团现有的部分缺陷。

  娃哈哈“老了”?

  在上述收购收获很多关注的同时,业内关于“娃哈哈老了”的声音仍是不绝于耳。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在2012~2014年,娃哈哈营收分别为636亿元、783亿元、728亿元。关于2015年的数据,外界有一定争议。根据2016年浙商全国500强指数显示,2015年娃哈哈营业收入为677亿元。而根据全国工商联发布《2016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布报告》中,娃哈哈在2015年营收为494亿元。结合上述数据,娃哈哈在2015年的营收同比也出现了下滑。而根据相关媒体报道,在2017年中国企业家年会上,宗庆后表示娃哈哈在2016年“不算太好,算是马马虎虎,利润大概50亿元,和其他企业比起来还是可以的”。

  而早在2010年,宗庆后曾对外表示要“再造一个娃哈哈”,争取3年内实现年销售收入1000亿元。不过,从目前来看,娃哈哈距离实现这一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在新品层出不穷的饮料市场,娃哈哈已经多年没有新的明星产品,人们留有印象的仍然只是营养快线、瓶装水和八宝粥等多年前的爆品,但它们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竞品赶超。“从整个饮料市场来看,当下产品要自带流量,在设计和研发上多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娃哈哈的下滑主要是品牌和产品的老化,这对饮料市场来说是致命的。”朱丹蓬表示。

  宗庆后对这一言论并不讳言。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变老了,那就想办法‘焕发青春’。”并提出要“提高产品档次,不断开发新品,在大单品(开发)上也有设计。”

  不过,盘和林认为,上述解决办法属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娃哈哈的核心问题是品牌老去和创新意识老去。考验娃哈哈的是其能否将由封闭式创新走向开放式创新。”他说,传统“封闭式创新”模式由企业单独进行,保证技术保密、技术独享。内部研发长期被视为企业最具价值的战略性资产。随着“工业经济”逐渐被“知识经济”替代,公司创新越来越多地依赖“开放式创新”,即创新不局限于企业内部资源,而是内部、外部资源的互补。

  事实上,娃哈哈并未停止创新的步伐。2016年7月,宗馥莉推出的高端定制化果蔬汁品牌——KellyOne,这是一款完全不同于娃哈哈风格的饮料产品,它可以由消费者根据个人喜好进行定制,将不同原料(如苹果加橘子)组合在一起,通过互联网渠道接受订单、提供销售服务、进行社交分享,价格从28~48元不等。不过,该款产品目前仅在上海和杭州等地小范围中可见。

  而娃哈哈集团也在不断扩张自己的“商业帝国”。从过去的饮料,到布局童装、食品、白酒,包括筹划收购迪恩食品,娃哈哈一直都在谋求壮大。只是,从营收业绩上来看,这些多元化业务并未给娃哈哈带来很大改观。

  营销专家陈玮则告诉记者,娃哈哈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强大的渠道掌控能力。凭借对市场热销单品的快速仿制,并借助自身的渠道优势,娃哈哈在早期获得了迅速发展。而到了以创新为主导的多元化时代,就显现出了局限性。

  朱丹蓬表示,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以及时代的变化,当下企业要研究消费者的喜好,并根据其需求进行设计和研发,最终才交给厂商生产。“这同以往‘厂商-经销商-消费者’的联销体系有很大不同。娃哈哈应该在产品运营管理上花费更多精力。”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在央视财经公布的首批“CCTV中国品牌榜”入围名单中,并未出现娃哈哈的身影。


责任编辑:Techoo-6
 推荐阅读

电脑版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1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