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健康生活 > 饮食指南 > 健康饮食 > 正文

夏季饮食保健!冷食VS热食

2018/7/9 21:53:00 来源:食品科技网

炎热夏季,酷热难熬,冰淇淋、刨冰、各种冷饮都是人们的最爱。但如果你一味“贪凉”,可能导致寒气入体,累积新疾。夏天适当吃点“热”,有利于保持体内寒热平衡。

好多人说,冬季寒冷,阳气封藏,少吃冷食避免损失阳气很容易理解。但照常理讲,夏季阳气强盛,最不容易被“寒气”所伤,所以就肆无忌惮的吃冷饮。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夏季炎热,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是阳气最容易受损的时候,过多贪凉就容易损失阳气,自古中医养生学就强调“春夏养阳”,就是告诫人们夏季不能过度贪凉,否则可能导致很多疾病。

尤其是女性朋友,经常食用冷饮直接导致了寒邪侵入人体,寒性凝滞,导致经脉气血无阳气温煦,脏腑气血凝结阻滞,血脉滞涩不通。这就是中医讲的“寒凝血滞、气血不通、不通则痛”。大部分患有痛经的女性在生理期都离不开暖水袋和红糖姜水,也正是因为由“寒邪”所引发的疼痛,在得“热”的温煦后,气血通畅、运行无阻,所以疼痛会有所缓解,相反如果痛经时再不注意保暖,越冷则越疼。所以,夏季消暑解渴还是“以热制热”为好,比如喝一些热茶。

当然生冷的食物不仅仅只是局限于大家熟悉的冰淇淋和一些冷饮,还包括未煮熟的食物和凉拌的菜肴,这都属于“生冷”的范畴之内。脾胃容易被寒气困扰,暖食可温暖脾胃,增加运化能力,如常吃生冷之物,不易于消化甚至还可因未被全完杀死的细菌而致腹泻等疾病。所以建议尽量不要食用生冷之物,特别是肉类,需要经过烹调加热成熟食,这样才更容易被机体消化吸收。

冰淇淋

夏季最好的热食

汤面、热粥

三伏高温闷热,许多人都会出现食欲不振、体乏无力等“苦夏”的症状。

古语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这时吃一碗热气腾腾的面食,出一身汗,能够带走体内的大量热气,解暑降温,开胃理气。

可多以热汤面、热粥等热食作为主食,缓解吃过多冷食给身体带来的不适。茶饮中红茶性温,很适合脾虚胃寒的人食用。

夏季吃冷食的几点小注意

冰激凌、味甜的碳酸饮料、果汁以及各种含酒精的饮料,冰镇的水果、蔬菜,冰镇或者冷水处理的面食和佳肴等,都是夏季最受市民欢迎的消暑冷食。夏季食用适当的冷食,不仅可以清凉消暑,还可以给人体补充因为酷热而丢失的水分、电解质和维生素。但冷食的成分选择不恰当、过多食用、使用的时机或者方法不正确,反而会对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导致急慢性疾病的发生。

1、冷食不可过量

短时间内进食大量冷饮,骤然吸收大量水分,会使血液成分被稀释,往往引起心慌、气短或出虚汗等。

长期大量食用冷食,受伤害最大的是胃肠道。以胃为例,胃粘膜有两道屏障结构以对抗胃腔内损伤因素的攻击:胃粘膜上皮由一层粘膜细胞组成,粘膜细胞之间紧密链接而排列形成“粘膜屏障”;此外,粘膜屏障的表面还有一层粘膜细胞分泌的粘液,组成“粘液屏障”。这两层屏障的维护和更新,依赖于胃粘膜下小血管的功能状态。

普通冷食与体温相差20-30摄氏度,长期空腹食用冷食,会使胃粘膜下血管收缩,粘膜营养状况不佳,粘液分泌减少,粘膜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变得薄弱,导致两层屏障结构均受损,在不足以抵抗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袭时,就会出现粘膜水肿和糜烂,发生慢性胃炎,出现各种上腹部不适的症状。

2、忌空腹食用大量冷食。

一方面,胃粘膜表面温度降低,血管收缩,降低了粘膜对侵害因素的抵抗能力;另一方面,冷刺激以及冷食中的油腻、辛辣或糖类成分,可引发胃酸分泌增加,对粘膜的侵害作用加强,加上保护因素减弱,极易引发胃粘膜炎症甚至溃疡。

3、剧烈运动后也不宜大量食用冷食。

一方面,剧烈活动往往使全身的血液重新分配,大部分血液在四肢或躯干的肌肉,而包括胃肠在内的脏器血液含量减少;冷刺激引起的胃粘膜血管收缩,使胃肠道血液更为减少,消化酶分泌也锐减,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影响食物的消化,甚至可引起恶心呕吐以及腹痛、腹泻。

另一方面,运动使胃肠等内脏温度升高,冷食的骤然冷刺激易导致胃肠痉挛,引起腹痛。



责任编辑:Techoo-6
 推荐阅读

电脑版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1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