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健康生活 > 养生攻略 > 夏季养生 > 正文

入伏后要注意什么 三伏天如何养生

2018/7/16 16:20:00 来源:食品科技网

入伏,意指进入三伏天。意味着一年中最炎热的盛夏高温季节就此开始。“伏”是民间的一种说法,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今年7月17日正式入伏,此后进入三伏天,“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夏季入伏之后,天气变得更加的炎热了。人们需要注意日常的养生保健。那么如何之后如何养生呢?

入伏吃什么好?

1、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伏日宜吃面,北方有句俚语,叫做“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伏日吃面,这一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上说,何晏在“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们才知何晏肌肤洁白不是涂粉掩饰,而是自然白。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为什么在热天里吃热面?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这是迷信说法。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粮营养丰富,发汗可以驱病,六月食汤饼是有科学道理的。

面条

2、吃苦去肝火

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夏日去火的食物,上佳选择: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同时,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也是“去火”良品。狗肉、鸭肉更是夏季大补之良方。

3、蔬果增食欲

中医认为,胃为后天之本。夏季人们常感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此时不妨吃些新鲜蔬果。新鲜蔬果营养素的构成,一般是纤维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仅可以有效地补充人体必须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质也会让人久食而不厌。胡萝卜、柠檬、苋菜是其中首选;时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处。但要注意不要贪食生、冷或不洁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泻等。

水果

4.喝绿茶

夏天午后,喝杯绿茶,不仅清热消暑,还能解毒、止渴。喝绿茶具有坚固牙齿、保护毛细血管及提神作用。另外,大量出汗后喝绿茶可以帮助身体补充流失的钾元素,提高耐热能力。绿茶性偏寒,胃不好的人喝容易胀气。

5、吃姜补阳气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姜具有温补的作用,夏季可以多吃点姜,补补阳气。生姜性辛温,有散寒发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呕等各种功效。三伏天喝姜茶的最佳时机也来到了。生姜4片,大枣4枚,红糖适量,同放入杯中沸水冲泡,一杯温胃散寒的姜枣茶就沏好了。喝姜茶是一种简便易行的保健方法,现在也似乎越来越流行。姜茶一年四季都可以喝,但是夏天是最适宜喝姜茶的季节。

6.多吃莲子

入伏后多吃莲子可祛火,热天心脏最脆弱,暑热逼人,易烦躁、伤心。莲子芯的味道虽苦,但可清心火,还有降血压作用,适宜体质虚弱、心慌、失眠多梦的人食用。但大便干结、腹胀者,最好少吃。

莲子

入伏后如何起居?

多多走动

夏天运动对体力消耗比较大,走路、太极、瑜伽等比较缓慢的运动最适合夏天进行,对缓解失眠、平复情绪有一定的帮助。没有病的人还可以快走和慢跑交替进行。

勤换衣

夏季暑热之邪当道,皮肤腠理疏松,汗液排泄,因此,要适当的少穿衣。但是,气温一般接近或超过35℃时,穿衣太少,皮肤非但不能散热,还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让人感觉更热。建议大家注意选择衣料,丝绸、棉布、真丝等最好。少穿紧身衣,以利身体内排出的汗气散发,要勤于换衣,防止汗液浸湿生细菌。衣服的颜色多选择浅色系列,以减少阳光的照射。

晚睡早起

夏季宜晚睡早起,宜比春日稍晚点睡、早点起,中午有条件的尽量小睡片刻,有助缓解疲劳,以保持心神安宁。

预防情绪中暑

在三伏天多安心静养,不要遇到一些小事就急躁,一旦出现“情绪中暑”,建议闭上双眼深呼吸,以缓解自己不安的情绪。因此,在炎热的高温环境中,应尽可能地增加休息时间,并注意饮食调整,增加营养,重视夏季的养生之道。


责任编辑:Techoo-6
 推荐阅读

电脑版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1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