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健康生活 > 健康指南 > 健康问题 > 正文

2019年10.14世界糖尿病日主题

2019/11/12 9:19:00 来源:食品科技网

世界糖尿病日(WorldDiabetesDay,WDD)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于1991年共同发起的,其宗旨是引起全球对糖尿病的警觉和醒悟。2006年底联合国通过决议,从2007年起,将"世界糖尿病日"正式更名为"联合国糖尿病日",将专家、学术行为上升为各国的政府行为,促使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强对糖尿病的控制,减少糖尿病的危害。

2019年11月14日是第13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防控糖尿病 保护你的家庭”。

鲜花

糖尿病高危人群

具备以下因素之一,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1、超重与肥胖

2、高血压

3、血脂异常

4、糖尿病家族史

5、妊娠糖尿病史

6、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育史6.1 mmol/L≤空腹血糖(FBG)<7.0mmol/L,或7.8mmol/L≤糖负荷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为糖调节受损,也称糖尿病前期,属于糖尿病的极高危人群。

糖尿病控制不良将产生严重危害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种器官,尤其是眼、心、血管、肾、神经损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导致残废或者过早死亡。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包括卒中、心肌梗死、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

1、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较同年龄、性别的非糖尿病人群高出2-4倍,并使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年龄提前,病情更严重;

2、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和血脂异常;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年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

4、糖尿病肾病是造成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

5、糖尿病足严重者可导致截肢。

那么在日常生活当中,正常人究竟该怎样合理预防?

1、合理控制总能量,控制健康体重

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肥胖会增加患糖尿病的概率,所以控制体重至关重要,建议三餐摄入能量要合理,主食粗细搭配,配菜荤素搭配,减少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保证合理的BMI值,吃动平衡,别给糖尿病埋下隐患。

2、摄入适量蛋白质,拒绝超量

蛋白质每日供给的能量占总能量的15%-20%,成年糖尿病患者可以按照1.0-1.2g/kg供给。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来源主要动物性食物和优质豆类蛋白,每天建议适量摄入鱼、禽、蛋、廋肉以及豆类食品。这些蛋白质生物价值高,而且利用率高,非常易于人体吸收,建议每日优质蛋白的摄入占蛋白质总量的1/3。对于蛋白质,吃好不吃多才是王道。

3、 控制脂肪与胆固醇的摄入

脂肪的超量很容易导致肥胖,所以摄入脂肪和胆固醇类食物一定要慎重,减少荤油和肥肉的摄入,家中烹调的时候,尽量少吃猪牛羊等动物油,减少饱和脂肪摄入,多建议用植物油,每日食用量要控制在25-30g;对于不同类别的植物油,建议购买小包装油并且经常换种类食用;烹调的时候多建议低温烹调,像蒸煮炖这样的烹调方式,尽量避免煎炸炒等高温烹调;烹调时热锅凉油,避免反复油炸。总而言之减少脂肪的摄入,食用油宜精不宜多。

4、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主食粗细搭配

建议每日摄入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在60%左右,主食要尽可能的粗细搭配,减少精白米面的摄入,补充充足的膳食纤维,促进体内的糖类代谢,保持肠道的健康,粗粮当中富含的膳食纤维有利于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可以降低餐后血糖水平,而且还能改善葡萄糖耐量,建议粗粮每日占摄入主食的一半左右。

5、每日要摄入充足的维生素与矿物质

蔬菜水果是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的食物来源,乳及乳制品是钙的最好食物来源。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也就是多吃应季的新鲜水果、蔬菜,每日建议蔬菜吃到500克左右,水果要吃到400克左右。维生素C可以促进我们体内的抗体合成,抗氧化,增加机体的免疫力。

保证奶制品的摄入,每日食用要在300克左右;适量增加海产品、红肉类、坚果类食品的摄入,这类的食品中富含锌,锌被誉为“病毒克星”,可以增强机体细胞的免疫功能,为身体保驾护航。多食用一些富含铁的食物,像动物肝脏、血液、瘦肉类、深绿色蔬菜等食物中铁含量都比较高,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可以增加机体的抗病菌能力。

6、如饮酒,应限量

日常生活中建议大家一定要避免喝酒,非喝不可也要控制饮用量。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酒精限量为25g,女性酒精量不超过15g。那么如何换算成饮酒的量呢?男性每天饮酒限量=2500ml/酒精度数,女性每天饮酒限量=1500ml/酒精度数。拿10度的红酒来举例,男性每天最多可以喝2500ml/10=250ml,也就是5两左右,所以,下次喝酒的时候先来看看您该喝多少。

7、保证饮水量,拒绝饮料

增加每日水的摄入量,每日1600ml是最基本的量,秋冬季气候干燥,提倡每天保证2000ml水的摄入,减少或拒绝饮用甜饮料。


责任编辑:Techoo-6
 推荐阅读

电脑版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1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