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健康生活 > 习俗文化 > 中国习俗 > 正文

2020端午节将至,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你了解吗

2020/6/22 16:10:00 来源:食品科技网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等,节期是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之一。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那么,端午节习俗你知道哪些呢?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粽子

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的又一传统习俗。各地包粽子的用料、粽子的形状不尽相同,花样繁多。如包成牛角状的叫角粽,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的称筒粽,包成四角形的叫四角粽,放肉的叫肉粽,放枣的叫大枣粽……统称叫粽子。

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是在晋代。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有用大黄米(粘黄小米)的,还有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唐代时,粽子的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包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

元、明时期,包粽子的用料已由菰叶变为箬叶,后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粽子米里已开始加上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品种益加丰富多彩。

香囊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吃咸鸭蛋

吃咸鸭蛋,传说五毒妖怪(蛇、蜈蚣、蜘蛛、壁虎和蝎子)到了端午就会为害人间,在端午当日吃了“五黄”就可以辟邪了,而且有避暑之功效,五黄指:黄瓜、黄鳝、黄鱼、咸鸭蛋、雄黄酒。此外浙北端午节还吃豆腐。

咸鸭蛋

点雄黄酒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古人们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抢鸭子

端午期间,我国很多地区有抢鸭子的习俗。活动开始前,准备抢鸭子的人在水里准备着,在鸭子被扔到河面上时,早已在水里等候多时的人便一哄而上,向着鸭子冲去,抢到的鸭子可以直接带回家。据说抢到鸭子的人会一年好运。

放风筝

放风筝其实也是端午节的一个风俗习惯,在端午节这天出去放风筝也很不错的一个活动,只要天气好,风比较大的话,放风筝会非常的有趣。


责任编辑:Techoo-6
 推荐阅读

电脑版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1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