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健康生活 > 习俗文化 > 中国习俗 > 正文

七夕节吃什么?各地七夕传统食物有哪些?

2020/8/25 9:49:00 来源:食品科技网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七夕的牛郎织女传说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融合了乞巧习俗,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节习俗。七夕节除了浪漫的爱情文化之外,传统美食也有很多。面就来具体了解一下七夕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巧果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巧果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西瓜

七夕的民间饮食,以瓜类为主。因为这正是瓜类成熟的季节,特别是西瓜。瓜的形状是圆形的,“圆”就象征着圆满。当然,在七夕这天最忌讳的就是吃梨了,“梨”、“离”同音,所以一般这天情侣都不吃梨。

西瓜

饺子

饺子作为中国的传统美食,大家都喜欢吃,尤其是在北方,只要过节很多人家都会包饺子。在山东鄄城,曹县,平原等地,七夕节就有吃饺子的习俗。这个包饺子的方式和我们平时还不一样,一般都是七个要好姑娘在一起集面集菜一起包饺子。包饺子的时候需要准备一个钱币,一根针,一个红枣,把这三样东西包到饺子里。最后吃的时候,吃到钱币的就会有好运,吃到针的会心灵手巧,吃到红枣的就会早点嫁人。饺子里面包针,这还是第一次听说,真为这七个姑娘捏一把汗。

巧芽面

除了吃巧果,有些地方,七月初七吃巧芽面。做巧芽面用的豆芽,要提前七天生,选没有虫蛀的绿豆一小碗,洗净,平铺到一个盘子里,用湿纱布盖好遮住阳光,放到炕头上,每天喷几次水使之保持湿润。七天后,待豆芽长至两三厘米长,便可做手擀面,下锅煮熟,过凉水拔透;然后热锅坐油,加肉丁炒熟,葱、姜爆锅,酱油、醋炝锅,放绿豆芽炒熟,加水煮沸,再加盐、味精,做成豆芽汤;把面条抓到碗里,浇上豆芽汤即可食之。

面条

五子

七夕“拜织女”是少女、少妇们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等,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礼拜默默祷告后,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们宵夜的食物。

巧酥

许多民间糕点铺,喜欢制一些织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出售时又称为“送巧人”,此风俗在一些地区流传至今。

菱角

七月初七品菱角是江门台山的传统习俗。农历七月初六晚上(初七凌晨),当地家家户户都要拜神,称为“幕仙”,菱角、凉粉、水果是必不可少的拜祭贡品。

云面

胶东人七夕吃巧果子,临沂人七夕则吃云面。吃云面,此面得用露水制成,吃它能获得巧意。

江米条

老南京人过七夕还有个独特的风俗:吃江米条。江米条是一道汉族小吃,用糯米面加豆粉和面后在焖锅里蒸出来,放在石臼里用棒子捶,再秆成圆形,晒干用油煎出来,最后蘸梅花﹑松花﹑芝麻等豆沙制作而成的一种食品。

寸枣

酥糖

在我国一些地方的糕点铺,到七夕会制作一些织女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出售时又称为“送巧人”,民间认为,吃了这种“酥糖”的人会变得心灵手巧。

为了表达人们希望牛郎织女能天天过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

分蚕豆

“蚕”与福州方言里的“缠”谐音,“分豆结缘”是福州地区七夕节特有的习俗。一到七夕,亲朋好友和邻里之间都要相互赠送、分食蚕豆,意为把好事紧紧缠住。


责任编辑:Techoo-6
 推荐阅读

电脑版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1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