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健康生活 > 习俗文化 > 中国习俗 > 正文

农历三月三是什么节日?三月三的习俗有哪些?

2021/4/6 15:01:00 来源:食品科技网

农历三月初三日是我国古代的“上巳节(又称‘修锲节’)”。传说,这是西王母的生日,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魏晋后始定为农历三月三日。后来被清明节合并了,现在上巳节已经逐渐消失。现在,我国汉族及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仍传承着“三月三”这个传统节日。

三月三有什么习俗?

吃五色糯米饭

每年三月三到来之际,广西的许多地方都有蒸制五色糯米饭迎接节日的习俗,以祈祷五谷丰登,五福临门。这种糯米饭又称“乌饭”“青精饭”,这一习俗沿袭久远,清代《武缘县图经》载:“三月三日,取枫叶泡汁染饭为黑色,即青精饭也”。糯米饭的五种色彩,主要是用天然植物浸泡出液,得到不同的色彩,再拌着糯米,合而蒸之得来。

蒿子粑粑

吃蒿子粑粑

皖南在上巳节这一天普遍有吃蒿子粑粑的习俗,而在大别山腹地的霍山、舒城、霍邱、金寨地区,还有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吃蒿子粑粑可以“巴魂”的传说。当地人认为“三月三”这一天大小鬼都会出来索人魂魄。吃“蒿子粑粑”是为了把魂魄牢牢的黏住,不让小鬼摄走。不仅要吃蒿子粑粑,晚上睡觉的时候要把鞋翻过来,鞋底朝上,这样的话就算魂魄要走,穿不了鞋也是走不了的。

吃荠菜煮鸡蛋

每年农历三月三,中国人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地菜即荠菜,在路边或野地裏随处可见,它不仅是营养丰富,而且还能治疗多种疾病,民间不仅有“阳春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的谚语,还流传著“春食荠菜赛仙丹”的说法。可见荠菜不仅是佳肴一碟,更是灵药一方。在中药裏,荠菜的药用价值非常广泛,被誉为“菜中甘草”。祖国医学认为:荠菜味甘、性凉,归肝、脾、肾经,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效用。

少数民族节日

对我国众多少数民族来说,“三月三”也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比如:

壮族三月三歌节,又称“歌圩”,是仅次于春节的隆重节日。这一天,壮乡家家户户蒸五色糯米饭,煮红蛋,杀鸡,祭祖扫墓;青年男女盛装打扮,赶歌圩。

苗族的三月三叫做“龙花会”,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盛装聚会,唱歌、跳舞,老老少少争看热闹,青年男女挑选自己心仪的对象。

侗族的三月三叫做“花炮节”,其主要内容是抢花炮:花炮由一铁筒制成,内装火,炮口放一直径四厘米、用丝线包扎的彩色铁环,铁炮放在鼓楼场中央,举行简单仪式后,即下令点燃花炮,一声巨响,铁环飞向高空,双方队员争先恐后去抢。场上允许挤、抢、护、拦、传,但不能有伤人动作。这也是一个群众性聚会、狂欢的节日。

黎族的三月三叫做“孚念孚”,主要流行于海南黎族地区。初为纪念先人传家接代,每年祭拜,相沿成俗;后发展为预祝“山兰”(山地旱谷)和打猎丰收的节日。

此外,布依族、仫[mù]佬族、白族、瑶族、彝族、畲[shē]族、纳西族等民族,都有“三月三”的节日民俗。


责任编辑:Techoo-6
 推荐阅读

电脑版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1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