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经营管理 > 正文

让消费者拥有安全的“米袋子”

2001/10/17 0:00:0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朱海黎董峻

  今天(10月16日)是新世纪的第一个世界粮食日,多年来这个特殊的日子一直不断唤起人们对粮食问题的关注,鼓舞全人类为消除饥饿奋斗。改革开放20多年后的今天,我国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我们解决了12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壮举。


  但今天我们却仍然无法轻松,初显丰足的“米袋子”又面临令人担忧的新难题。伪劣粮油制品泛滥,有毒大米频繁出现,变质面粉流入市场,染色杂粮仍在销售……所有这些利欲熏心者制造的有毒食品都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事实上,近年来食品安全的警号一直不绝于耳。原阳毒大米、广东毒大米,杭州染色米等一系列被新闻媒体暴光的事件已经让消费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也让人们更清醒地认识到仅仅拥有一个丰足的米袋子还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拥有一个安全的“米袋子”。食品安全是消费安全的底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食品安全尤其是粮油制品安全的确到了必须用重典的时刻。

  谁来为百姓管好“米袋子”?如何管好“米袋子”?怎样拥有安全的“米袋子”?这是亿万消费者心中共同的问号,这些问号需要重视,这些问号需要答案。权威人士认为,监管和打击力度不够,是造成当前“米袋子”安全隐患较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多数情况下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和隔靴搔痒,打不到造假分子的“七寸”。此外,部门之间缺乏协同管理,容易造成监管的空白,公安、工商、卫生、质量监督等部门常是自扫门前雪。还有,监管和检测手段落后,国内大多数粮油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没有相应的质量检测手段,无法对粮油制品是否安全作出鉴定。

  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要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做工作。不仅如此,拥有安全的“米袋子”,还要用新的管理理念和手段去解决问题,比如一些大城市开始在超市设立质量检测点,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为消费者服务,把住了质量关,受到了欢迎。还要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不能指望不法分子打击几次就销声匿迹,只有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获得满意的回报。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