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乳品业再兴战略扩张

2001/12/8 0:00:00 来源:市场报
2001年12月5日,上海光明乳业公司在北京顺义工业开发区投资1亿多元的新工厂正式破土动工,这是光明继1999年1月在北京投资后的又一重大举措。自此,国内乳业三大巨头“光明”、“三元”、“伊利”分别已经重兵齐聚京城,标志着中国加入WTO后,乳品业一场新的战役即将打响。

光明乳业总经理王佳芬坦言,光明自进入北京市场3年来,每年的增长速度都达到了100%,市场认知率超过90%,进一步扩张既是市场的推动,也是公司“全国一片光明”计划的一部分。事实上,来自内蒙古的伊利一年前已在北京密云建厂,凭借资本市场源源不断的“供血”,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三元作为本地企业,市场经过了多年的整固,再加上吞并卡夫后的豪气,更显得从容不迫。如今,像过去三元盘桓北京、光明雄踞上海,伊利在全国拾遗补缺的格局已不存在。

细究起来,真正挑起国内乳业巨头们扩张欲望,还是来自乳业市场高速成长的诱惑,和外资借势发力的威胁。对于去年鲜奶产量1082万吨,比前一年增长34%的市场状况,上海市农委的乳业专家陈新形象地说:“按全国13亿人口计算,年人均牛奶消费量不过8公斤,每人每天的消费相当于两瓶眼药水那么多。”而对于国内外乳业来讲,目前最让人动心的还是正在实行的全国“学生饮用奶计划”,如果“全国两亿多中小学生在今后两三年内每人每天饮用的乳制品不少于200毫升”的计划能够实现,全国1000余万吨的产量,尚满足不了一半学生的消费需求。如此巨大的潜力,自然也让外商们怦然心动。目前,我国共有外商投资乳品企业45家,全世界排名前20位的乳业品牌,已全部来到中国建厂。

面对外商裹挟资金、技术、品牌的凌厉攻势,国内巨头们早已是成竹在胸,健全的营销体系是他们最大的制胜法宝。即便客战北京市场,光明乳业总经理王佳芬也毫不讳言“要做京城第一”的设想,从中不难看出光明争做中国乳业霸主、“跻身世界乳业十强”的雄心。王佳芬说,既然外商可以远渡重洋来争夺中国市场,国内乳品企业在本土市场就更没理由画地为牢,在北京派重兵布点,只是光明全方位扩张的一个部分。光明乳业首席研究员郑大征先生则从品牌扩张的角度诠释说,“无论是控股、参股,还是特许加盟、定牌加工,甚至单纯的资金投入,只要有利于光明发展,都可以合作。”从中也就不难理解光明吸收达能5%股份的道理,达能也因此把其在中国南方的乳品企业悉数交由光明打理,这与前不久乐百氏五位创业元老由于和大股东达能的意见分歧,而集
体辞职相比,足以让王佳芬感受到“与狼共舞”的轻松和惬意。目前,光明产品的触角已延伸到除上海之外的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这些区域的销售占光明总销售额的45%,光明已经完成了对全国市场的基本战略布局,并在京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重要牛奶消费区形成犄角之势。

“得奶源者得天下”,已经成为乳业企业的共识。为整固已有的营销网络,国内乳业巨头们无一例外地把奶源基地的建设作为新一轮战略扩张的重点。伊利除在黑龙江等地通过组建或兼并一批乳品厂获取奶源外,还采取“公司+农户”的策略获得奶源;相应地,在很多地区光明、三鹿和三元也都采取了这种形式实现奶源扩张,光明和三元甚至打算在澳大利亚也建立自己的奶源基地,而光明提出“把养牛的生产管理能力变成技术和服务专利”的概念,更反映了其深远的战略眼光。为对即将落户广州的帕玛拉特形成阻击,光明准备在广州建立自己的奶站,这将是国内乳品企业在奶源方面抢占先机的一次印证。

业内有专家预测,5年后,全国1500家乳品企业也许只能剩下10家左右。为争夺未来乳业“霸主”的位置,新的一场打拼无论从深度和广度上都将更激烈。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