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科技是啤酒业的发展所在

2002/4/2 0:00:00 来源:中国酒业网
——著名啤酒专家管敦仪教授谈中国啤酒产业发展


中国啤酒业发展迅猛,竞争是不可避免的。竞争越激烈,科技就越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所在。

燕京为什么发展快,就是因为它重视科技,它买了那么多的先进仪器和设备也正是为此。燕京的历史也就20年,还很年轻,这几年大量人才的引用,就是为了提高科技含量,他们在这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得到的收益都是有目共睹的。比如,它不断的广罗人才,并给他们最优厚的待遇,在这一点上,燕京做得相当有眼光和魄力!

企业的发展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科技,一个是市场,但要慢慢地来,不要急功近利,步伐稳健是有好处的,总的方向要把握准。一些中、小型啤酒企业更要认真地对待这一点。现阶段,啤酒业已完全进入兼并重组的整合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中、小型啤酒企业当行业老大不够格,市场占有率又无法与燕京、青岛这样的大集团相比,但让他们当大酒厂的小弟弟,却又极不情愿,所以还要从长计议,风物长宜放眼量。但是,像燕京、青岛兼并整合中的一些中、小企业又会受到这些大企业的科技、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各方面条件会一步步上去的,像产品的检测水平等,这样对推动整个啤酒业的发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即使是燕京,企业做得这么大了,还是要学习国外大啤酒企业的先进经验。李总(李福成)是个重视科技的人,提倡科技立国,尤其体现在他重视科技人才上,设备就是再先进也是由人来操作的,酒毕竟是人酿出来的。

不管是燕京、青啤、还是华润,都各有特色,中国这么大,多几个啤酒集团未必是坏事。集团之间也会逐渐互相渗透,因为市场就是在不断互相渗透的。要是从市场上讲,谁都想当老大,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市场是变化多端的,鹿死谁手很难说。我认为这几个大集团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会并存发展的。毕竟是大公司、大企业,总归是有大将风度的,我想它们之间不会硬性拆台,也不该这样做。只有兢兢业业地搞好自己,企业方能长存。

另外,入世后,国外啤酒品牌对国内啤酒企业的冲击我认为是微乎其微的。国内啤酒企业占有价格上的绝对优势,因此,提高自身,发展自身,才是目前国内啤酒企业最应看重的。

我提倡:不要争产量第一,要争质量第一,效益第一。何谓质量,就是要有很高的科技含量,这一点燕京、青岛都在努力,双方可以说势均力敌,各有优势,燕京的财力是毋庸置疑的,青岛的品牌价值也是显而易见的,毕竟是老牌子。

我想强调一点:科技含量重点在于人,人才是最重要的,其次是检测手段。近年来,我国啤酒人才大量涌现,是好事,但同时也要看到与国外的差距,毕竟咱们的底子薄,这不是短时间内能解决的,所以要有信心和耐心,同时也要有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大力支持,要形成一个整体,这样,中国啤酒业还是大有希望的!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