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各地动态 > 正文

广东酒类专卖管理局将展开对白酒业的市场整顿

2002/7/12 0:00:00 来源:南方都市报
  白酒业整肃箭在弦上

  -独家访谈

  广东省一年的酒类消费额高达100亿元,其中有多少是名酒的份额呢?这个问题几乎令所有的名酒企业尴尬,也令行业主管部门头痛。面对一些非主流白酒企业以开瓶费、进店费以及酒盒里夹塞的各类的礼品等不正当竞争手段冲击市场,白酒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显得格外脆弱。在走访名酒企业时,采访对象们几乎众口一词:“白酒市场苦盼一个理性而有序的季节。”基于此,记者日前就如何在广东市场营造一个健康的竞争环境采访了广东酒类专卖局副局长朱思旭。白酒消费占全国一成

  记者:朱局长,咱们广东酒类专卖的历史有多久?

  朱思旭:广东省政府从1952年就开始设有酒类专卖的相关机构,1989年颁发了一系列相关的酒类专卖条例。从1998年8月1日起,《广东省酒类专卖条例》正式施行。

  记者:那么现在广东酒类销售,特别是专卖的现状如何呢?

  朱思旭:广东现有酒类批发场所3000多家,零售店约16万多家。全省一年喝掉的酒有190万吨,其中全省白酒产量35万吨,消费量80多万吨,酒类年消费额高达100亿元左右,占全国的十分之一。本地酒企规模偏小

  记者:广东是全国酒类消费大省,酒类生产行业现状怎样?

  朱思旭:目前广东有5000多家酒厂,但只有1200家有生产许可证,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企业多、规模小,5000多家酒厂基本上都是小企业,有规模的只有10多家。二是没有在全国叫得响的知名企业,广东九江米酒基本上说是较有名气的,但年产也只有4·5万吨,利税只有1·4亿左右。三是技术水平普遍落后,技术人员只占生产人员的2%,通过ISO9000认证的厂家只有10家左右,大部分都还只是家庭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按照规定,每个厂家要配备5个专业人员,但是大部分厂家都没达标,有些厂家甚至一个都没有。即将扩充打假力度

  记者:这么说,眼下白酒市场的状况似乎是专卖不专,生产无序,对此,酒类专卖局准备如何整治改善呢?

  朱思旭:我们正在抓综合治理。市场整顿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一是根据WTO要求的透明度、非歧视、法规统一原则修改目前的专卖管理条例,政企分开,取消洋酒特殊准认证;二是管住生产、控制批发、放开零售、加强打假,按照十五规划,适当减少低档厂家,同时把批发市场精简压缩到1500家左右,零售企业则维持现状;三是依法健全执法队伍;四是加强酒类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执法人员的培训;五是将要在机场路成立检测中心,力争将它建设为国内权威的检测中心;六是成立统一的酒类行业协会,改变目前既有白酒协会又有酿酒协会、糖烟酒协会、洋酒协会的多头局面,并让协会承担技术认证、名优产品评审、提高企业自律能力等政府委托的工作。通过这些方面的不懈努力,来规范酒类市场,让消费者喝上放心酒。

  记者:目前酒类销售终端混乱,酒类专卖局有无相应的权限进行终端管理?

  朱思旭:终端是厂家自由选择的,不在我们管理职责范围,专卖局要做的是保证消费者喝到的是好酒,是真酒。再一个就是打假。

  记者:许多批发市场成为假酒的集散地,你们打算如何打假?

  朱思旭:主要手段一是挖窝点,根据线报和自己暗中查访,尽量从源头上控制假酒进入市场。二是查终端,突击检查一些酒店、酒吧等终端市场。三是加大专业市场、批发市场检查力度。另外,还要靠媒体传播进行健康的酒知识,提高消费者的辨别能力。欢迎四大名酒入粤

  记者:今年是1952年全国首届评酒会五十周年,当年获奖的白酒四大名酒茅台、泸州老窖、西凤酒和汾酒今天均在积极开拓广东市场,您对它们扩大广东市场有何建议?

  朱思旭:四大名酒都是名优产品,都有悠久的历史,各有各的传统独特工艺,品质无疑都是优异的,也都有能力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我们热忱欢迎他们进入广东市场,为广东提供好酒、品牌酒。他们都是知名企业,资金雄厚,管理较为完善,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欢迎他们共同参与良性竞争,一起搞活广东市场,加速本地白酒产业的前进和发展。(记者柯斌 吴伟洪 实习记者刘涛)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