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各地动态 > 正文

车城葡萄酒市场呼唤打假

2002/12/19 0:00:00 来源:楚天都市报
  12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披露了有关长白山脉的吉林省通化市的一些小葡萄酒厂在制酒过程中掺杂使假的事实。13日,记者随十堰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执法人员对该市葡萄酒市场进行暗访时竟也频频发现这种“问题”葡萄酒的身影。

  正面反面两种标签 弄晕消费者

记者在某酒类市场看到,一瓶720毫升通化地区某酒厂生产的野生山葡萄酒,瓶身正面的商标注明“100%原汁野生山葡萄酒”,而背后的标签上却清晰地打印着“原汁浓度60%”,前后不一致的表述是混淆视听呢?还是造假者没留神?这酒里的“水分”在其开瓶检测前就已经从自身的标识中显现了出来。 厂址、厂名、日期都不少 惟独不见"准生证" 暗访中,质监局执法人员对一商店货架上葡萄酒的身份进行检验,发现通化地区另一家酒厂生产的葡萄酒,其厂址、厂名、生产日期、保质期都不缺,但惟独不见该酒的生产许可证号,询问负责人时,该负责人开始还声称:所有的代理手续都齐全。但一经比对,该酒的商标上的确少了这么一项,负责人只得承认是其“疏忽”了。

  零售价2.9元一瓶酒 价低得邪乎

记者在当天的暗访中发现,葡萄酒零售价大都在6元以上,而通化某酒厂生产的某品牌的山葡萄酒却是个特例:零售价只有2.9元。 中国酿酒协会的专家这样算了一笔账,一瓶720毫升,葡萄汁浓度为50%的山葡萄酒生产成本至少应为2.7元,其中瓶子0.6元,塑料帽及瓶塞0.1元,商标0.1元,包装箱0.3元,葡萄汁1.5元,人工费0.1元。抛开长途运费,这种零售2.9元的山葡萄酒其利润空间已经是微乎其微了,商家难道是不赚钱只赚吆喝声?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葡萄酒造假最普遍的做法就是“灌水”,在制酒中偷工减料、少放葡萄汁,其葡萄汁的真实含量远远低于商标上明示的标准,有的甚至就是“三精一水”---酒精、糖精、葡萄香精和水再放入色素、酸、增稠剂、防腐剂搅拌而成,有些打着野生山葡萄酒的牌子,其实全部用的人工栽培的葡萄做成。而普通老百姓缺乏鉴别真伪的能力。 据悉,该市有关部门近期内将对市场上销售的葡萄酒进行一次全面的质量检查,以确保消费者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