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给麦当劳提个醒

2003/6/18 0:00:00 来源:国际金融报
  麦当劳涨价的消息传出已经大半个月了,但对它的质疑声和讨伐声至今仍未平息。虽然在中国市场这不是第一次,1995年、1996年和2000年,麦当劳都曾对部分产品的价格进行过“调整”,但这一次涨价引起的反响之大,大概是麦大叔始料未及的。

  按理说,最多7毛钱的涨幅,的确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基本还是在一个价格区间里,对人们的购买几乎构不成影响,这当然是麦大叔的高妙之处。之所以这次陡起波澜,大致出于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麦当劳此番颇有转移其全球经营危机的嫌疑。虽然仍是全球连锁快餐业的头块招牌,甚至成为新崛起星巴克咖啡经营模式效仿的模本,但麦当劳一年来麻烦不断而格外引人注目。先是在今年年初报出一张3亿多美元亏损的财务报表,46年来的首次季度亏损,让公司高层和小股东们绷紧了神经。紧接着,4月前后又受加国疯牛病的祸及,令股价跌去不少。

  为度过危机,麦当劳请回元老坎塔卢波重掌大印。刚开始我们看到的是坎式收缩战线,在日本、台湾地区等地关闭了不少经营状况不好的分店。但未曾想在内地市场,塔式使出的是独身定制的涨价招。

  塔式要提高所谓的单店销售收入,涨价自然是比改进服务更快捷有效的方法,何况在中国这样有广泛群众基础,又属于中高消费层次的市场。但这样一来难免不让人产生麦当劳“挖东墙补西墙”,从中国市场捞一笔弥补全球不景气的联想。

  另一个原因和麦当劳选择的涨价时机大有关系。5月28日,如果不是因为“非典”,能让人想到的惟一一点关联大概就是“六一”,从孩子们身上先赚一笔,这符合麦当劳的思路。但今年的5月28日显然不会如此单纯。

  正是一个逐渐拨云见日的时候,正是全国上下大呼要重振受损行业的时候,或者说几乎是临近的一个转折点。“非典”的阴云还没有散去,餐饮业绝大多数还在谷底萧瑟着,还在想着用打折、送券或什么手段重新聚集些人气。麦当劳却在这时“顶风作案”宣布要涨价,可想而知对业内和消费人群的心理影响有多大,这远非着实要多付出去的那几毛钱可比。

  其实这种心理之复杂,真不容易说清楚。其一,说麦当劳在“非典”期间受影响原本就小些,这会儿更有炫耀品牌优势之嫌;其二,“非典”即将过去,憋了两个月的人们急着出来透透气了,你这会儿涨价,不是趁火打劫吗?

  除了上述两条根本性原因,另外还一提的就是麦当劳的态度了。宣布涨价之后,管它唏嘘议论声一片,麦当劳楞是两个星期没表个态,公关手段之陋鄙,简直不像全球连锁业巨头该有的做法。

  在所谓“熟悉麦当劳发展状况权威人士”的“与其他国家相比,麦当劳在中国市场产品定价偏低”说法广遭痛斥之后,麦当劳终于深思熟虑地在6月11日给出了另一个说法,涨价是因为“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市民生活水平提高”,更重要的是“职工平均工资以两位数字逐年增加”。小心翼翼的,简直像要讨好愤怒的中国“上帝”,可明显的底气不足,招致的是更多人的嗤之以鼻。

  话说回来,麦当劳敢于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推出涨价计划,自然有它的道理。在内地快餐市场连年的称雄,让它敢于尝试涨价这一风险最大的市场行为。但前面已经提到,这番风波确是麦当劳始料未及的。

  应该说,进入内地市场10余年,麦当劳对市场的分析研究不可谓不深入具体,但从这次事件来看,麦大叔似乎过分专注于揣摩中国人的钱袋,而忽略了内地民众消费心理的日益成熟。这种成熟,和国人日渐清晰的市场意识和全球视野同生共长。试想在10年前,有几个人能对“中国汉堡远低于欧美市场因而应该涨价”这样的论调,提出振振有词的辩驳?

  所以,给麦大叔一个善意的提醒,不是不可以涨价,但得全面观照市场,然后找准时机,还得给个说法。别再一不留神,又闪了一回腰。 (黄宇)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