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啤酒趋向“大个”当家,收购突破地域性消费

2003/7/30 0:00:0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日前,华润啤酒(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未来3-5年中国啤酒业会换个模样。

  王群认为,在外资对中国掀起又一轮大规模市场冲击之时,中国啤酒业第一集团、第二集团本身规模也在进一步扩张,大企业之间在市场上合并、衔接也将加剧。提及他对未来3-5年中国啤酒业的前景展望时,王群指出,届时会有8-10家规模较大的啤酒集团浮出水面,产量预计会达到60%-70%。当然,这并不排除小公司还将继续生存下去。

  当记者问及持有华润啤酒49%股份的全球第二大啤酒公司———SAB米勒,在7月1日又以6.4亿港元(约6.8亿元人民币)购入哈啤28%的股权成为哈啤大股东,是否意味着这种合并已经开始?王群指出,这为华润和哈啤两者在市场上寻找更好的合作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王群表示,华润是目前全国的啤酒企业中第一家能够做到统一管理的。尽管其在全国7个省区有30多家企业,它都是在一个整体范围内进行统一协调和直线管理。这个统一管理主要是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上,所有的高层管理人员是全国范围内做调动的。在质量管理上是遵循统一的质量标准,总部会对每个企业进行定期的统一评估。在采购方面,公司实行集中采购,基本上是完全统一签合同。资金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调动,决不会在企业内滞留。他说,现在有很多啤酒企业也正在努力转向全国统一管理,未来会有更多的企业这样做。

  作为大众化的快速消费品,啤酒产品同质化程度极高,而且一直以来,由于运输和储藏等原因使得啤酒与其它产品相比其地域性非常突出。客观上又带有一定的地方保护主义。虽有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华润啤酒在产量上遥遥领先于同行,但三大企业的产量总和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不过25%。啤酒行业基本上呈地域性分布,有各霸一方的品牌,却没有独占全国市场的品牌。

  对此王认为,未来上规模的啤酒企业各方面都趋向成熟,解决运输等问题都不是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不同的地区收购该地区原有企业进行统一管理,这样就可以很好地突破地域限制。以前华润长期占据东北市场,预计很快也将来到北京。目前最大的问题不是运输本身的问题,而是中国的啤酒过于便宜,很多简运的啤酒只能在当地消费,如果长途运送的话,其运费都会比其售价高出很多,企业得不偿失。(马璐瑶、姜虹)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