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中国稻米过剩了吗

2003/9/16 0:00:00 来源:光明日报
  中国既是水稻生产大国,又是稻米消费大国,全国有一半以上的人以大米为主食。稻米的连年丰收,使许多省出现了压库的情况,仅西南某省就积压了约70亿公斤稻米。我国稻米生产真的过剩了吗?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稻米生产及其市场销售情况非常复杂。这几年,在全国稻米市场上,连续出现优质米供不应求,普通米供大于求,劣质米积压的情况。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吴正德教授,在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期间,就调整西部稻米品种、重点发展优质稻的问题提交了一份提案,其中提到,“四川省积压的几十亿公斤稻米多数是次米,一直很难卖出去,连着好几年都是这样。”前不久,记者采访他,说到次米压库的情况时,他仍是忧心忡忡,认为解决我国稻米的结构性过剩问题势在必行。

  发展优质稻,有利于调整和优化粮食生产结构。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许世卫认为,从世界稻米消费结构的变化和世界大米贸易市场的发展趋势看,优质稻发展前景远大。水稻是中国的第一大粮食作物,发展优质稻是提高我国粮食竞争力的最有效途径。它可以给我们带来国际农业分工与合作的良好机遇。

  发展优质稻,符合当今世界的潮流。据农业专家介绍,国外许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稻米品质,注重选育和推广优良的水稻品种。在日本,优质稻占稻米总量的70%以上。我国的优质稻比例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与国内市场的需求也有很大差距。从需求总量看,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消费者对优质稻米的呼声越来越高。仅江苏省年需求优质稻米就达500万吨,但目前市场仅能提供100万吨。

  我国优质稻的缺口为什么那么大呢?单从种植面积上看,优质稻的发展速度相当快,全国各省自行评定出的优质水稻品种也较多。2000年,我国优质稻达到18000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40%左右;优质稻谷总产量达到8200万吨,占稻谷总产量的42%。但其中有些问题需要正视。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1091个各地自行评定出的优质水稻品种进行普查,按国标分析,仅有118个是优质品种,优质率仅为10.8%。有关专家告诉记者,优质稻是继水稻矮化育种、杂交稻之后的又一次新的科技革命,是水稻生产质的飞跃。优质稻品种只有在最佳的生态环境中进行科学的栽培管理,才能获得品质上乘的稻米和较高的经济效益。

  我国加入WTO后,作为产稻大国,要使优质稻米走出国门的另一个严峻挑战是加工技术。优质稻米必须采用先进的专用设备,经过筛选、抛光、色选、配米、熏香等技术环节。加工技术上去了,才能使优质稻米的产业化开发具备条件。这也是参与国际稻米市场竞争的前提。

  如何使过剩的普通米、次米减少,短缺的好米增加?专家认为,可以利用价格杠杆促进水稻种植结构调整。近几年来,针对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出现了阶段性供大于求的情况,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允许进一步拓宽粮食购销渠道,搞活粮食流通。使优质稻米在流通环节真正实现优质优价,是优化粮食生产结构的重要手段。拉开优质品种与劣质品种、畅销品种与滞销品种的差价,合理安排季节差价和地区差价。对优质品种实行单独收购、单独储存和单独销售。只有这样才能增加稻农的收入,农民才会有扩种优质水稻的积极性。

  西部的沃土为我国增加优质水稻的种植面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就此,吴正德委员在提案中提出,在开发西部的过程中,一定要科学规划,选育符合市场需要、适合西部生态条件的高档优质稻新品种,在西部地区科学布点。加大突破性品种、重大栽培技术(包括无污染无残毒的绿色食品)的研究,通过优质稻示范工程,加快优质稻的推广速度。据悉,这个提案已受到农业部等国家部委的重视。记者 倪迅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