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规范葡萄酒业,非立法不可

2004/2/19 0:00:00 来源:糖酒快讯
越是高速发展的行业就越乱,这几乎成了目前中国经济领域的一个“规律”。从葡萄酒行业来看,也是如此。进口散装葡萄原酒冒充庄园酒出售者有,冒充国产年份酒出售者也有,但无一例外就是这些“假酒”都是打着一个很好听的旗号去赚取高额利润。一瓶普通的葡萄酒只能卖个几十元,但是冠以“庄园酒”或“1992年份酒”的名头就大不一样了,价格立即上升到200多元,甚至1000多元。消费者是不知情的,他们在被欺骗中很欣然地掏包,因为他们并不懂其中有诈。有一个据说是很善于进行炒作的葡萄酒策划人公开声称:“赚的就是消费者不懂的钱!”
手中标价260多元一支的干红葡萄酒,究竟是不是1992年份的,消费者是无从知道的,因为只有经过权威检验才能准确知道。一些业内人士和媒体人士可能也深知其中的奥秘,但是不能说,要说,你得拿证据出来呀!但能进行检验的,目前全球只有法国一家研究所。可偏偏有一个吴书仙就喜欢较真,她从超市买了两瓶葡萄酒,硬是送到千里万里之外的法国去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果然不是1992年的!于是这位专家愤怒了,非问个究竟不可,于是便有了《十问华夏长城》一文的诞生。
这位专家说,今天我们所揭露是葡萄酒行业的龙头企业,在这个行业还有不少大企业存在更多的问题,我们是不可能一一揭露的,但这里说明作为龙头企业都如此的来做,这已经不是一个企业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的问题。
目前葡萄酒市场销量90%为国产酒,10%为进口酒,这10%里面又有85%为散装进口酒这些散酒主要被我国酒厂进口的。我国目前进口葡萄酒的量根据海关统计数据2002年为3048.75万升,金额为2329.67万美元,进口散装酒量占总进口量的85%,金额为56%,主要是进口国根据量为智利占据59%、阿根廷为11%、法国为9%。这些散酒经常被这些酒厂混合当地酒或者说不混合后装瓶,贴中国葡萄酒的标牌,在官方统计数据时被纳入国产葡萄酒产品。
从行业看,要解决这些类似的问题,并不是一两篇文章可以奏效的,也不是几家企业恪守诚信可以做到的,关键还是要对葡萄酒的生产和销售进行立法,因为国际上任何一个产酒国都有酒法,就中国没有。葡萄酒目前虽然并不是很大的行业,但是将来发展潜力非常巨大,发展得好将会成为除啤酒在外的第二大酒类行业。中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理应与国际接轨,如果再象现在市场这样劣酒、假酒驱逐好酒、又没有葡萄酒法制去管,不仅认真做酒的国内企业发展不起来,国内外的投资也不可能再投向葡萄酒产业,这将严重的影响到中国葡萄酒业的正常发展。
葡萄酒的龙头企业大量进口葡萄原酒,是中国酿酒葡萄供应不够吗?是中国生产不出好葡萄吗?不是,实际上是中国葡萄酒已经过剩,如果管理好葡萄园,也是可以种出好葡萄的。2000年的时候,河北农民的葡萄卖不出去,昌黎的县长到处推销葡萄,而当国内大酒厂依然是大量从国外进口葡萄原酒,不愿意收本地葡萄,就是收也是收很少一部分。在山东,葡萄树扒了又种,种了又扒,已经有最少五次的反复了。为什么这样呢?个中原由恐怕只有这些葡萄酒业的“老大”们自己清楚。
救救中国的葡萄果农,也救救中国的葡萄酒业吧!
作者:小平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